小火箭用的节点叫什么
在经过两个月的“计算机兵推”演练后,台军的“汉光41”实兵军演终于拉开帷幕。这场历时10天9夜的大规模演习自诩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以武拒统”作战演练。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军演的规模和性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军的“部队重返太平洋”联合军演遥相呼应,暗示着台当局对抗解放军的决心与态度。
台当局一直以来有着“以武拒统”的打算,这种想法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付诸实践也完全在意料之中。然而,这次“汉光41”军演本身却令人感到惊讶,特别是在演习的第六天,台军宪兵部队竟然利用台北市的地铁系统(当地称之为“捷运”)进行兵员调度,其中还出现了抬着美制“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场景。显然,台军这是在模拟一种情境——假如解放军成功切断了公路和铁路的交通,台军如何在城市环境中依靠地铁继续进行兵力和物资的调度,并进行顽强抗战小火箭用的节点叫什么。
然而,地铁毕竟是民用设施,如果台军真将其转化为军事用途,无疑会将公共交通变成合法攻击目标,这无疑是违反国际战争法的行为。退一步说,解放军真的会对地铁束手无策吗?地铁系统严重依赖电力供应,若解放军能够切断电力供应,台军的地铁部署就会陷入困境,到时台军又该如何应对?
7月14日凌晨,约三个排的台军宪兵从台北善导寺站搭乘地铁列车,前往龙山寺站,并在万华地区进行“城市战斗演练”。从台媒的镜头来看,参演的台军宪兵不仅携带了轻武器和“红隼”反装甲火箭筒,还首次在公开演练中出现了美制FIM-92“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同时,台陆军第三地区支援指挥部的人员也在台北南港区的捷运机厂进行物资装载和运输演练,使用的也是地铁公司的工程板车。
由此可见,这次台军的演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兵员和轻武器运输问题,台军显然打算将台北市的地铁系统作为战时军用调度和运输的关键部分。考虑到台岛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其他民用设施也有可能在未来被台军征用。
地铁本是一种为了节省城市空间而设计的交通系统,然而它却意外地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应用潜力,尤其在防御作战、后勤运输和隐蔽行动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地铁系统深埋地下的结构使其在己方丧失空中优势甚至地面战败时,仍能保持相对的安全。车站和隧道不仅可以作为临时指挥中心,还能让部队和轻武器进行隐蔽机动,避免被敌方的无人机或卫星侦察到。
此外,地铁站深处常常具备防核生化武器功能,能够为平民提供避难空间。从以色列的冲突经验来看,地铁作为防空洞效果良好。地铁隧道还连接着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节点,能够快速运输弹药、医疗和补给物资。如果轨道经过改装,甚至能够部署卡车或轻型装甲车,极大增强城市巷战的作战能力。
历史上,地铁也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在二战时期,柏林战役中德军便利用地铁隧道调动兵力,迫使苏军只能通过引水淹没清剿残余德军。而在现代战争中,地铁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莫斯科和基辅的地铁都被用作防空洞,尤其在俄军围攻基辅时,乌军利用地铁隧道机动“标枪”反坦克导弹小组来伏击俄军装甲部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术优势。
尽管台军此次借地铁进行兵员调动和装备部署,但解放军尚未做出明确回应,台媒联合新闻网已经率先发出质疑。报道称,台北地铁的部分站点早已被列为紧急避难设施,一旦军队与普通民众混杂在一起,不仅可能延误军事行动,还可能暴露目标,导致更大的附带损伤。
从军事角度来看,台军依赖地铁进行兵力调动的计划显然并不完美。现代地铁系统几乎完全依赖电力运行,尤其台北地铁的电气化程度极高。台北地铁系统采用的是750V的第三轨和1500V的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力来自台电电网,如果这些电网的变电站遭到轻微破坏,台北地铁便可能完全停运。
不仅如此,地铁的车站、隧道照明、通风、信号和电梯等设施也都依赖电力供应,一旦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台军的地铁机动能力就会受到极大制约。虽然柴油发电机能够提供短时间的应急电源,但要维持列车正常运行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考虑到系统备份和电力线路再分配,台北的地铁系统依然脆弱,可能在解放军的电力打击下彻底瘫痪。
岛内网友对台军的演习剧本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们纷纷在网上嘲讽台军利用地铁运兵的荒谬。“战时捷运能开得动吗?”这一问题,恐怕台军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答案。
尽管台军的“地铁机动”方案可能看似滑稽,但却揭示出部分“台独”分裂分子顽抗到底的心态,他们甚至不惜将数千万无辜民众拖入战火。解放军若真动手解决台湾问题,必定要毫不手软,第一时间摧毁台岛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通信和战略储备等,防止类似俄罗斯陷入当前乌克兰困境的局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