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rock小火箭美国节点
仪式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忠心听着义勇军进行曲,胸前戴着大红花,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因为他就要离开自己奋斗了34年的军营。
看着台上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王忠心的心里空落落的。在他将自己的装备清单以及标识牌交给后辈后,王忠心知道,自己是真的要跟部队告别了。
他和其他士兵不一样的是,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退役了。但不管以后他身在何处,不管自己已经多大年纪了,只要国家有需要他的地方,召必回!
1968年,王忠心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家中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仅靠父母那一亩三分地。
于是他到了10岁才上小学,虽然家里常常揭不开锅,但他却很懂事,懂得心疼父母。在放学后,就会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去地里帮忙干农活。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王忠心知道,以家里的条件,是供不起所有孩子读书的,于是他在读完初中后,便决定休学。虽然他很想继续念书,但他更心疼父母。
于是他和父母商量了一下,决定报名参军shadowrock小火箭美国节点。临走前,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儿子,隔壁邻居老李家的小子,在部队当了副班长,你可得好好努力,争取当个正的!”
然而,让王忠心父亲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日后不仅当了班长,还成了全能兵王,并且获得了“八一勋章”,甚至7次被国家领导人接见。
1986年的冬天,王忠心被分到二炮兵某部,与其他战友相比,仅仅初中毕业的他在看到那些复杂的电路图之后,感觉十分吃力,更别说还有更为复杂的实际操作了。
既然自己的起点比较低,那么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才可以。因此,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刻苦学习,只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就去问。除了训练,他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刻苦钻研技术。
为了能跟上部队改革的步伐,在他入伍的第二年,便一边报考炮兵士官学校,一边继续坚持每天的作训。因为他和其他战士不一样,他没有退路,万一考不上,但只要自己的技术过硬,依旧可以留在部队。
但这就意味着他要比其他人更加辛苦,既要保证复习,又要坚持每日的常规作训。因此他每天都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作训复习。
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才让他做事越来越有效率,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事实证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刻苦钻研后,王忠心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炮兵士官学校。
由于他过硬的技术,还在这期间得到了两本专业操作的上岗证书。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十分佩服这个安徽来的小伙子,就连部队领导也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夸奖了他。
这一次又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因为这个岗位非常重要,需要对导弹进行非常细致且专业的体检,其中涉及到了微电子、高能物理等多个学科。
于是他开始从基础理论学习,一点点,一步步,逐渐掌握了所有技能与知识点。也越来越了解某型号的导弹,最终当上了班长。
这天凌晨,导弹发射场一片紧张的氛围,大家期盼已久的实弹发射就要开始了,高大的发射塔架,环抱着某型号导弹,矗立在发射场上。
王忠心与其他工作人员对导弹发射前进行最后检查与操作,然后撤离现场。既紧张又激动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王忠心仅用了一年,就打破了号手只能由干部担任的旧例。他不仅全程严格操作,没有错误,而且还是入岗仅一年的新兵,王忠心创造了历史,打破了先例。
一次,部队接到了新的任务,需要给某新型战略导弹换装。由于这是新型导弹,因此他们并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靠着自己一步步一点点摸索着。
面对这样的困难,王忠心不是没头疼过,但他还是脚踏实地的一点点钻研《模拟电路》等书籍,还是以前的老套路,先将理论知识吃透,然后再实际操作。
王忠心的事迹证明了,不管你是什么学历,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只要肯吃苦,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于是他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的本事,托亲戚给找了个工作。谁知,就在他要参加工作时,却又接到了部队召回的通知。
原来,部队开始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建设,会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新型武器来到部队。但这些义务兵们服役年限很短,经常是刚刚熟悉了新装备,就要退役了。
因此现代化部队越来越需要这些有着专业技术的士兵,同时,当兵的最高服役年限调整到30年,所以部队这才急召王忠心回来。
回到部队他更加努力,除了吃饭睡觉训练,就是研究新装备,他一刻也不敢放松,因为他要对得起身上这身军装。
除了以前的专业知识,他还自学了图纸绘画以及更多精密仪器的操作和运作规律。从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最后的样样精通,没人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不管是哪种导弹,不管是什么新型仪器,王忠心都会潜心研究,将每个仪器的动作、口令还有信号数据全都记在了心里,因此不管哪个仪器出了故障,他都能第一时间找到并解决。
当时,一位刚刚毕业的军官王治基同志在他的班里见习。在听说了王忠心的种种事迹后,提出了质疑,觉得士官学校毕业的,可能只是操作熟练些,理论可不一定好。
但当他看到王忠心将最新仪器的电路板密密麻麻地画在黑板上,又听到他专业且通俗易懂的讲解后,才将那些怀疑打破,真心实意的佩服他。
在之后的一次实装检测中,导弹出现了异常,王治基想了很久都没能排除异常,因此只能打电话给正在养病的王忠心。
为了让战士们更加系统地了解导弹知识,王忠心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撰写成书,无私地传给战友们,让整个部队都跟着受益。他还参与编写了《导弹概述》等多本专业教材。
在王忠心当兵的34年中,他带出200多名优秀的导弹号手,有50多人成为了尖子生,在这位“领路人”的带领下,部队逐渐形成了技术骨干群体,31人中有24人获得了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将。
2000年,为了不与家人分离,王忠心的妻子杨洪苗带着王扬来到了部队。从那以后,女儿王扬就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王扬也对导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在父亲身上学到了勤学苦练、永不言弃的精神。
王扬高中毕业后,以她的成绩完全可以上985或者211大学,但她却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在学校她认真读书。四年后,她可以选择像王忠心那样进入部队,或者继续考研。
2009年,王忠心成为我国第一批军士长,本来他可以服役到退休,按照规定,士兵只要服役到30年,就可以在满50岁的时候退休。
2016年,王忠心服役满30年,正要退役时,测控骨干的一半士兵都被调走了,但是新来的装备还需要人手。
于是这名老兵便决定延迟退休,继续为祖国的导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知道,这时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老家的母亲还病重在床,但他依然选择坚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