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OS捷径的节点怎么弄到小火箭
美军AIM-260空空导弹性能如何 对标中国PL-15!在印巴冲突空战和中国霹雳-15E空空导弹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美国也采取了行动。近日,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一架外形低调的CRJ700试验机引起了军迷们的注意。这架编号为N806X的测试平台挂着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招牌,但其机鼻上装有一个与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JATM)极为相似的导弹头部组件iiOS捷径的节点怎么弄到小火箭。
这次被拍到的不是模型或渲染图,而是极有可能是实物组件的首次亮相。这款自2017年起研发的AIM-260过去一直保密严格,连CG图都很少见。如今突然现身,还是在航空爱好者经常蹲点的地方,让人怀疑美军是否故意展示。
AIM-260是美国空军与海军联合开发的一款新型远程空空导弹,由洛克希德·马丁主导研发,旨在替代现役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与前代相比,AIM-260目标明确——更远的射程、更高的速度、更先进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强的数据链作战能力。尽管美军尚未公布全部性能参数,但从目前信息来看,AIM-260采用了更大的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5马赫,射程可能超过200公里。这意味着它可以“先敌发射”,还能打击高价值目标。此外,AIM-260采用的共形天线结构暗示其具备双向数据链功能,可以实时更新目标,这一点与中国PL-15非常相似。
最关键的是,AIM-260的尺寸与AIM-120基本一致,可以无缝替换,无需对F-22、F-35等现役战斗机做大幅度调整。这对于已经部署大量五代机的美军来说,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经费。
提到AIM-260就绕不开中国的PL-15。这款导弹的出口型PL-15E在最近的印巴冲突中表现突出,射程据称可达200公里以上,甚至有说法认为实际射程更远,足以威胁美军高价值平台如预警机、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PL-15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制导头及双向数据链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PL-15的出色性能直接刺激了美军。过去,美国可以依靠AIM-120在空战中占据优势,但如今中国不仅五代机歼-20数量快速提升,其主力空空导弹也完成了“代际跨越”,美军在技术和战术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AIM-260的研发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美军的一次“亡羊补牢”行动。
这次引发热议的照片是由航空摄影师科林·克拉克拍摄的,照片中的CRJ700机头部分装有一个看起来非比寻常的导弹头部结构。结合导弹形状、天线配置及先前公布的渲染图,这一结构高度疑似为AIM-260的导引组件。这个试验平台属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这家公司虽然不是AIM-260的主承包商,但从以往经验来看,诺格常常参与武器系统的测试与子系统研发。这次它出现在内利斯空军基地附近进行飞行测试,很可能正是为AIM-260的雷达制导系统提供测试平台支持。
结合美海军VX-31测试中队在2024年中段进行的多次测试飞行,美军对AIM-260的实弹测试显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如今照片曝光,意味着这款导弹可能已经完成了基础飞控与制导系统测试,开始逐步走向实装验证阶段。
从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AIM-260确实在许多方面对AIM-120进行了跨越式升级,但是否能对中国PL-15形成“碾压”,还存在较大争议。现代空战早已不止是“谁导弹打得远”那么简单,侦察感知、目标更新、电子战干扰、平台协同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变量。中国的歼-20、空警-500等平台协同能力日益增强,在体系作战支撑下,PL-15已经成为整个空战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即便AIM-260性能优越,若在“体系对抗”中没有足够支撑,依旧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更何况,中国在远程空空导弹领域还有“后手”,例如PL-17和下一代PL-XX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消息也时有传出,一旦部署将进一步抬高美军的应对门槛。
AIM-260的首次亮相标志着美国空军在面对中国导弹技术崛起时迈出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一种导弹,更是美国空军战略思维的体现:从“信息优势”转向“技术对等”,试图重新夺回空中主导权。然而,空战的本质已经从“单打独斗”转变为“体系对抗”。中国的霹雳-15不仅技术先进,还已批量装备列装,配套体系日趋完善。相较之下,AIM-260仍处于试验阶段,能否快速形成战斗力还有待观察。
在未来几年内,中美在远程空空导弹领域的较量将日趋激烈。这种“你升级、我迭代”的动态平衡将继续成为中美导弹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最终的胜负或许不在一枚导弹,而在背后那场看不见硝烟的信息与体系战争中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