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的节点官网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2月20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目前,发射场设施状态良好,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发射前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
小行星2016HO3被称为“地球准卫星”,稳定运行于地球轨道附近,其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接近,保留着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主带彗星311P是运行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2月6日至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连续四次成功完成某型号火箭三级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任务,实现高模试车“三日一试”新突破。面对密集的发射及试车需求,团队依托先进试验单元建设,在确保试验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试验流程,提升试验准备效率,为后续重大航天任务提供可靠动力支撑。
该所深度开展先进试验单元建设和应用工作,采用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创新手段,降低岗位人员工作强度、提升试验效率、全面提高科研生产任务完成能力,目前一期建设内容已经完成并成功投入应用,使试验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3天。
后续,该所计划2025年内实现上面级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两日一试”,地面试验“一天一试”,进一步推进试验能力重塑更上一层楼。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今日公告,将于 2025 年 2 月 25 日 0 时至 6 时对天通卫星网络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届时可能会对天通 1740、手机直连卫星、天通物联网等业务的通信功能造成影响。
天通卫星系统是中国首个自主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并由中国电信独家运营。自 2016 年首颗卫星“天通一号 01 星”成功发射以来,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应急通信、海洋通信以及偏远地区的通信保障,覆盖范围包括中国及周边地区、中东、非洲,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海域。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突破,天通卫星系统已与小米、华为、vivo、OPPO、荣耀、三星等各家多款旗舰机型实现兼容,用户可在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通过卫星进行通话和数据传输。升级期间,天通 1740 号段、手机直连卫星以及天通物联网等相关业务可能会出现短暂中断。
根据最新的信息,SpaceX星舰第八次飞行测试(Flight 8)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以下是目前可得的相关动态:
时间窗口: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咨询建议,星舰第八次飞行的最早可能时间为当地时间2025年2月26日下午5:30至7:09(即北京时间2月27日上午7:30至9:09)。备选时间窗口将持续到3月6日。这表明发射计划已进入最后协调阶段,但具体时间仍取决于最终的监管批准和技术准备情况。
静态点火测试:SpaceX 于2025年2月12日通过官方账号宣布,已完成星舰在第八次飞行测试前的长时间静态点火测试。这次测试是发射前的关键步骤,用于验证超级重型助推器和星舰的发动机性能。
公众对此次飞行抱有期待,同时也在关注发射是否会按时进行。一些用户根据 FAA 的时间表推测具体发射细节,但这些信息尚未得到官方最终确认。
时间窗口: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咨询建议,星舰第八次飞行的最早可能时间为当地时间2025年2月26日下午5:30至7:09(即北京时间2月27日上午7:30至9:09)。备选时间窗口将持续到3月6日。这表明发射计划已进入最后协调阶段,但具体时间仍取决于最终的监管批准和技术准备情况。
静态点火测试:SpaceX 于2025年2月12日通过官方账号宣布,已完成星舰在第八次飞行测试前的长时间静态点火测试。这次测试是发射前的关键步骤,用于验证超级重型助推器和星舰的发动机性能。
公众对此次飞行抱有期待,同时也在关注发射是否会按时进行。一些用户根据 FAA 的时间表推测具体发射细节,但这些信息尚未得到官方最终确认。
截至今天,SpaceX 尚未发布关于第八次飞行的最终发射日期或具体任务目标的官方声明。建议持续关注 SpaceX 官方渠道或 FAA 的更新,以获取最准确的进展信息。
NASA副局长吉姆·弗里将于2025年2月22日退休。弗里自2023年底担任副局长,此前曾负责探索系统开发,并在克利夫兰格伦研究中心担任主任。他在NASA工作30年,但退休原因未公开。按照惯例,他应在拜登政府结束后担任代理局长,但白宫选择了珍妮特·佩特罗,可能因弗里对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支持。此前,NASA面临裁员危机,约750至900名员工同意买断,但大规模裁员未落实。裁员合法性引发争议,参议员克里斯·范·霍伦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恢复被解雇员工的职位。
Globalstar在FCC申请中详细介绍了其下一代低地球轨道(LEO)星座计划,旨在支持苹果卫星连接。该星座名为C-3系统,由48颗运行卫星和6颗备用卫星组成,轨道高度为1414公里,倾角为52度。新卫星将采用更高增益和更高EIRP发射技术,支持动态波束形成,显著提升室内和车载连接性能。
Globalstar计划在至少25个国家和地区部署约90个新的地面站天线,以增强覆盖能力。根据与苹果的协议,Globalstar将85%的网络容量分配给苹果服务,苹果为此支付了11亿美元,并投资4亿美元收购Globalstar LLC 20%的股份。C-3系统的部署对Globalstar的物联网和移动卫星服务(MSS)产品至关重要,也是苹果设备上创新卫星功能的重要基础。
OQ Technology是一家总部位于卢森堡的卫星通信公司,专注于通过小型卫星星座为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提供直接连接服务。2025年2月19日,该公司宣布获得欧盟支持的加速器资金,总计高达1750万欧元(约合1820万美元),其中包括250万欧元的拨款和1500万欧元的股权融资。该资金将用于加速其卫星星座的开发,以实现智能手机的直接连接。
OQ Technology计划在2026年发射第一颗用于智能手机连接的卫星,并已成功完成相关有效载荷的测试。该公司在2022年通过A轮融资筹集了约1300万美元,用于部署10颗近地轨道卫星,这些卫星主要用于物联网监控和跟踪。此次B轮融资目标为3500万至4000万欧元,得到了卢森堡政府的支持。
该公司表示,其技术将填补传统蜂窝网络无法覆盖地区的连接空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分析人士预测,天基服务的潜在市场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
火星着陆器任务(Mars Lander Mission, MLM)是ISRO计划于2031年左右进行的未来火星任务,包括一辆漫游车和一架旋翼飞行器/直升机(重量5公斤),将在天空起重机的帮助下降落在火星表面。
据站2025年2月19日消息,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塞罗阿玛佐内斯山的世界最大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极大望远镜(ELT)建设正稳步推进。
近期,欧洲南方天文台分享了建设进展照片,照片中的望远镜穹顶金属外壳基本安装完成。据天文台发布的消息,若从穹顶入口沿着楼梯和通道走到顶部,大约需要30分钟,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穹顶下方是支撑望远镜巨大主镜的高度结构,高超164英尺(50米),将连接有史以来最大的望远镜主镜M1(宽128英尺,即39米)和上方的副镜M2(宽14英尺,即4.25米)。
建成后的ELT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可见光和红外光望远镜,预计2028年迎来“第一缕光”。它将承担多项重要任务,比如寻找类地系外行星,探索太阳系外的生命迹象,以及探测早期宇宙,研究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批星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9月30日,一颗名为C/2023A3(紫金山-阿特拉斯)的彗星掠过建设工地,被欧洲南方天文台捕捉到。这颗被部分人称为“世纪彗星”的天体,轨道周期约80000年,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2023年被发现,2024年9月最接近太阳,在南半球和热带地区的人们在10月9日前能用肉眼看到,之后逐渐消失在视野中,踏上漫长的归程。此次彗星与建设中的ELT同框,为望远镜的建设增添了一份浪漫色彩。
2 月 20 日,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在财报会上表示,阿里将于近期发布基于千问 Qwen2.5-MAX 的深度推理模型。
1 月底,阿里发布了 AI 基础大模型千问旗舰版 Qwen2.5-Max,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目前,Qwen 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突破 9 万个,全球排名第一。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表示,在继续专注于国内外电商业务、AI+ 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这三大业务类型的基础上,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战略核心,加大投入三大领域:第一,投入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投入AI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第三,投入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
根据阿里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在该季度营收超预期、净利同比大增三倍:季度营收 2801.5 亿元人民币小火箭的节点官网,同比增长 8%,预估 2773.7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 464.34 亿元人民币(63.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3%。
在当晚美股盘前,阿里股价一度升幅达到 10%。开盘 5 分钟内,阿里股价涨幅迅速超过 11.5%,股价超过 140 美元/股,达到过去一年以来新高点。
2 月 20 日,百度搜索已全量上线 DeepSeek 满血版并提供联网服务,其中 PC 端开放仅 1 小时就有超千万人使用。
对比其它接入 DeepSeek 产品,百度搜索在首页搜索框下方点击「AI 搜索 DeepSeek 满血版」即可体验。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搜索此次接入的是 DeepSeek 满血版,并融合了百度联网搜索功能,具备检索增强 RAG 等技术能力,便于用户获取更新、更低幻觉的信息。
2 月 20 日消息,在 2 月初终结与 OpenAI 的 AI 模型合作后,美国机器人创业公司 Figure AI 如期在周四公开了背后的原因:公司已经有更厉害的通用具身智能模型 Helix。
Figure AI 表示,Helix 是首款能对整个人形机器人上半身(包括头部、躯干、手腕和手指)进行高频率、连续控制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通过直接将视觉语言模型中捕获的丰富语义知识,直接转化为机器人动作,克服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多个长期挑战——至少不需要为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进行大量训练了。
Figure 介绍称,Helix 是首款可以在人形机器人上协同运行的 AI 模型,使得两台机器人可以协作解决一个共享的、长期的操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