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官网挂了
“生为朝贵客,死作郡先贤”,这是清代人冯廷櫆写的赞颂苏禄国东王的诗句。清人为什么以诗文赞颂苏禄国东王呢?这是因为,明清时代被传为盛事的苏禄国东王在永乐年间拜访明朝,朱棣盛情迎接,东王客死中国,并得以厚葬。
苏禄国即现在菲律宾群岛的苏禄群岛,境内盛产珍珠、鱼虾、香料等物。岛上信奉伊斯兰教,实行何种体制不得而知。苏禄国有三位国王,即东王、西王和峒王。峒王的名字在我国史书上没有记载。
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国东王、西王和峒王经过商议,决定由东王、西王及峒王的妻子叭都葛·巴剌卜亲自率领使团来中国。三百多人的庞大使团漂洋过海,在中国的南方登岸。这时,明成祖已去北京视察宫殿建筑,苏禄国王一行也随之乘船从运河北上,同年八月中旬达到北京。
明成祖接到禀报,十分高兴。在北京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欢迎和接见了他们。他们向天子就进献了用金册镂刻的表文,赠送了珍珠、宝石等珍贵礼物。朱棣接受表文,正式封他们为苏禄国王,并按照中国的制度颁赐给了印诰、袍服、冠带、仪仗等物,对国王们的亲属和随从也分别送上冠带和礼品。
苏禄国王一行在受到朱棣盛情迎接之后,留下来游览了北京城,对中国的雄伟的宫殿非常羡慕,对中国皇帝的友善态度更是十分敬仰。在北京游玩了二十七个日日夜夜的苏禄王决定率团回国。临行前,又向明成祖请辞,成祖再次为他们设宴饯行,又赐给两位国王和一位王妃玉带各一,黄金各百两,钱三千贯,金绣蟒衣袍、麒麟衣各一裘,随从也赐予丝帛、钱钞等。
九月下旬,东王率团启程,先从陆路到通州,再从通州乘船沿运河南下。此时的北方已经进入秋季,天气转寒。热带地区的苏禄人显然不适应这种气候。苏禄国使团到达德州时,东王不幸染上风寒,医治无效,病故在德州。
苏禄国东王突然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明成祖朱棣不胜痛悼。他立即命人撰写祭文,并派礼部郎中陈世启迅速赶往德州,代表朝廷为东王举行隆重的葬礼,并按照中国的王制为他建造陵墓。朝廷在祭文中以“聪明特达,赋性温厚”来赞誉东王,并谥号“恭定”。
与此同时,成祖又派出使者,去对东王家属表示慰问,劝东王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回国后小火箭官网挂了,继承王位,稳定民心,安定国内。东王王妃葛木宁和次子温哈剌、三子安督鲁及侍从十余人请求留在德州为东王守墓三年,成祖表示同意。
永乐十六年(1418),虽然苏禄国东王已病故一年,但成祖仍很怀念他,又命在东王墓前修建祭庙,亲自撰写悼文,刻石勒碑,立在祭庙前面,碑文彰扬苏禄国东王的中国之行是:“光荣被其他国家,庆泽流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
东王王妃葛木宁原定守墓三年,但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住了六年时间才回国。在此期间,明朝给予她及儿子、侍从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永乐二十二年(1424),东王妃又从苏禄返回德州,与两个儿子继续留居中国,后来东王妃也在德州去世。两个儿子也和德州妇女结婚,有了后代,并分别改成温、安两个单姓。
明成祖朱棣对苏禄国东王的友善态度和言行,影响深远,从明清两代直到现在。明朝政府对东王后裔依旧关怀、照顾,拨给田产,免除赋税,发给他们俸禄、布匹和钱钞。并尊重他们的习俗,在东王墓前修筑了一座清真寺,供他们和当地的回民礼拜。
清代时,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途径德州。留居中国的东王第八代孙温崇楷、安汝奇向他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国籍。苏老丹把这一请求向清廷转达后,获准同意。雍正十三年(1735),清政府正式向温、安二姓发给“永久居留执照”。从此,苏禄国东王后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德州安家落户。
直到现在,中国政府和菲律宾政府都还十分重视这一友好交往的史实。1980年,国家文物局和省、地、市有关部门拨款重修了东王和王妃即两个王子墓,为明成祖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建造碑亭,加以保护。同年,菲律宾驻华大使一行专程来德州瞻仰苏禄东王墓,并与东王第十六代孙温寿岭和安庆山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