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安卓版官网
秋日暖阳下,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国道G323沿线,新植的黄花槐迎风摇曳,与金三线的三角梅、红火箭紫薇交相辉映,织就一条条绚丽的生态彩带。村民房前屋后绿意盎然,一幅家在绿中、村在景中的画卷。如今的三江镇,绿色已不仅是生态底色,更是发展亮色、民生暖色。
近年来,三江镇锚定“生态宜居”目标,通过机制创新、全民参与、科技赋能,绘就一幅宜居“芯”乡绿美振兴画卷。2025年,该镇新种树木23547株,苗木成活率高达93%,“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描绘绿美蓝图,非一日之功,亦非一隅之见,需要的是系统思维与精准落子。三江镇从机制创新破题,坚持规划引领,为绿化工作构筑起坚实保障。
专班统筹,闭环管理拧紧“责任链”。 该镇成立乡村绿化工作专班,统一指挥,建立“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机制。2024年以来,专班常态化开展“回头看”行动,围绕统计台账是否精准、规划布局是否合理、种植质量是否达标等关键环节,深查细改,打通堵点,确保绿化工作从规划设计到种植管护全链条闭环运行,有效杜绝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勾勒“特色线”。 坚持“无规划、不建设”,该镇将绿化美化要求深度融入实用性村庄规划,聚焦于村口门户、主干道沿线、村民活动广场等关键节点,精准布局绿化项目,巧妙地将曾经的“空白地”“边角料”变为扮靓乡村的“景观带”“活力点”。如城西村种业中心周边,一片3200平方米的土地被精准赋能,经济树种与观赏树种相映成趣,既装扮了家园,也孕育着增收的希望。
绿美建设,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也都是受益者。三江镇深谙此理,通过有效动员,让爱绿、植绿、护绿、享绿成为瑶乡儿女的自觉行动。
先锋带动,干群合力齐添绿。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动3000余名群众挥锹培土,涓滴之力汇聚成208万元的投入,23547株新苗落地生根。创新开展“捐款捐树”活动,广泛链接热心人士、村集体等社会力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局面。东和村入村主干道上的三角梅如火如荼,大龙村河道两岸的景观带蜿蜒秀美,更有村民自发装点庭院,以“小家美”助力“全域美”。
庭院革命,方寸之地生“绿金”。 该镇鼓励村民盘活房前屋后“一亩三分地”,变“闲置地”为“小花园”“小果园”。通过举办绿化技能培训、花卉种植交流等活动,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村民的绿化意识和技艺双双提升。如今,漫步村中,许多庭院已是花草盈阶、果木飘香,四季景致常新,这些微小的景观共同构成了乡村中最灵动的色彩。
“要我绿化”变成“我要绿化”,全民参与的氛围让三江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凝聚成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力量。
绿化,“三分种,七分管”。确保栽下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离不开科学化、精细化的管护措施。三江镇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每一株苗木。
科学水肥滋养苗木。 管护讲科学,浇水有章法。该镇对新植苗木实行高频次、小水量养护小火箭安卓版官网,对成年苗木则采用低频次、大水量灌溉。重点区域,洒水车机动保障;分散点位,党员先锋队、村民护绿队手动浇灌,不留死角。2025年以来,已组织洒水车集中浇灌8次,发动干群浇水800余人次。同时,鼓励各村“变废为宝”,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堆制有机肥,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生态循环。目前,自产有机肥已达5吨,惠及苗木800余株。
网格巡查守护成果。三江将全镇绿化区域划分成若干“责任田”,实行网格化管理,定人、定责、定标准。管护员每日巡查,火眼金睛排查苗木倒伏、倾斜、根系裸露等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确保即发现、即登记、即处理。2025年累计发现并纳入整改倾斜苗木320株,保障了绿化成果。
此外,该镇做好苗木的支撑养护,对需要“帮扶”的苗木统一安装防腐木支撑,并在支撑点贴心包裹软质棉布,防止磨伤树皮。定期检查调整支撑状态,待其“站稳脚跟”后再行拆除。2025年,已为600株苗木完成支撑安装养护。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是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方法。三江镇致力于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化精品,让“盆景”变“风景”。
连片打造绘就生态线。 依托道路、水系脉络,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该镇精心雕琢绿化示范村和连片景观路,构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景观体系。目前,城西村、东和村已成为亮眼的绿化示范村,城西村种业中心景观路、东和村三星路则成为乡村绿化的精品路线。
在树种配置上,注重色彩搭配与季相变化,新植与原生树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致力营造“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荫如盖,秋有彩叶斑斓,冬有苍翠依然”的四季美景。国道G323沿线株黄花槐,金三线株红火箭紫薇,已然成为令人过目不忘的生态名片。
下一步,三江镇将继续深化“管养护育”全链条机制,探索“智慧管护”新模式,提升绿化管护精细化水平,激发全民参与绿化美化的热情,持续擦亮“绿了就是美了”的生态名片,让宜居“芯”乡的绿意更持久、景致更动人,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