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直连模式代理模式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提出,通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支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10月9日,我国首家运载火箭复用工厂——星际荣耀总装总测复用工厂(一期)在海南文昌竣工。工厂建筑面积2.88万㎡,填补海南可复用火箭检测空白,标志我国商业航天进入规模化、可复用新阶段。星际荣耀董事长彭小波透露,首枚双曲线三号可复用火箭年内进场总装,年底完成合练,为海上回收首飞铺路。航天城管理局承诺“金牌店小二”式服务,中行海南分行独家贷款兜底,EPC方大连凯杰已启动二期。项目将面向全球开放,打造国际复用火箭一站式基地,助力海南自贸港与国家航天战略深度融合,撬动太空旅游、资源利用新市场。
央视与本地媒体接连报道,哈尔滨商业航天释放两大重磅信号:全球首个航天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实现全球开放共享,已提供超6万小时实验服务;新区商业航天产业园“十一”期间跑出“加速度”,20余家企业意向入驻。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等51所高校、65万在校生及雄厚配套基础,哈尔滨在卫星、材料、激光通信等领域已具雏形。但产业规模仍小、缺龙头、链条短,需补火箭、终端、服务环节,深度融合大数据与AI,出台政策吸引人才与企业。抢抓“地面空间站”唯一性优势,打造航天科研—制造—应用全链集群,向千亿级产业冲刺。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9月28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北京航星传动科技有限公司A++轮融资,融资额数千万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广州数科集团旗下平云资本,广州产投集团,光谷产业投资。
北京航星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航空航天领域伺服系统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拥有丰富的行业研制及批产经验,拥有各类研发设计人员、工艺人员、技能人员等40余人。2019年,公司积极相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成立了商业航天领域伺服系统研发设计团队,建立了航天运载火箭伺服产品研制体系,具备伺服系统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团队核心人员均来源于航空航天系统。公司核心产品为“中小功率电动舵机系统”和“中大功率机电伺服系统”,伺服产品功率范围覆盖了20瓦到20千瓦,可满足商业航天和军工领域的不同功率级别的应用需求。公司产品在商业航天领域已基本实现市场全覆盖,主要客户包括:星际荣耀、凌空天行、科工火箭、星河动力、箭元科技等。
SpaceNews获得的内部电子表格显示,五角大楼为以色列“金色穹顶”反导系统(Golden Dome)制定的2026-2033财年采购与维护总成本高达370亿美元,远超国会最初估计的120亿,引发两党议员强烈反弹。表格由导弹防御局(MDA)3月提交,详细列出:① 新增8套机动式拦截发射器(每套4.2亿);② 为应对高超音速目标而开发的“下一代拦截弹”(单价由800万涨至1500万);③ 在美本土新建两条总装线亿)。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质疑MDA未采用竞争性采购,仅依赖雷神与拉斐尔合资的“金色穹顶联合公司”,导致单价失控;部分进步派议员更直言“这是把对以军事援助包装成采购项目”。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已要求政府问责署(GAO)在6个月内审计该电子表格,并冻结首批13亿美元拨款,直至MDA提供公开可验证的成本模型与多国分摊方案。国防部则辩称,新价格已包含扩大覆盖约旦河谷与地中海舰艇的需求,且可与美军“铁穹-海上”项目共享研发费;但内部文件显示,若国会坚持削减预算,MDA或被迫把交付期从2028年推迟至2032年,并减少采购数量三分之一。
美国卫星运营商EchoStar 10月9日宣布,其向SpaceX出让约800 MHz S-band频谱(2.0–2.2 GHz)的申请已获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国际局放行,完成“重大利益转移”审查,为交易扫清最关键监管障碍。该频段原用于EchoStar已退役的TerraStar-1移动卫星系统,按双方今年5月达成的12亿美元现金协议,将转交SpaceX用于下一代Starlink直连手机(Direct-to-Cell)业务,支持短信、语音及物联网服务。FCC文件显示,SpaceX计划2025年起在S-band部署超过800颗新卫星,与T-Mobile美国等伙伴进行全国测试。交易仍需FCC卫星部门就频率协调、干扰保护及地面组件功率上限做最终批复,并须通过国防部安全评估;公司预计年底可获全部许可并开始收款。分析师指出,此次放行令Starlink在竞争激烈的直连手机市场领先AST SpaceMobile及亚马逊Kuiper,而EchoStar则得以削减90亿美元净债务、专注聚焦Boost Mobile零售业务。EchoStar股价当日盘后涨18%,创年内新高。
澳大利亚初创公司Gilmour Space Technologies 10月9日公布“重返飞行”路线年第三季度再次发射其三级固体-液体混合运载火箭“Eris”,力争成为首枚进入轨道的澳大利亚自研火箭。2023年5月首次试飞因二级推力矢量控制失效,火箭爬升至35公里后坠入卡奔塔利亚湾;公司随后完成故障审查,将二级改为全固体并增加冷气RCS姿态系统,同时把液氧/煤油上面级推力提升12%。CEO亚当·格洛尔表示,已筹集5500万澳元(约3600万美元)B+轮资金,用于建造两枚新火箭并扩建黄金海岸工厂,年产能目标5发。新箭将在2025年初运往北领地阿纳姆航天中心,与赤道发射公司Equatorial Launch Australia共享设施。有效载荷方面,已与加纳、越南及澳本土高校签订6颗立方星搭载合同,总质量约80 kg。澳大利亚航天局已原则批准发射许可,但要求完成剩余静态点火与射程安全评审。若任务成功,Eris近地轨道运力215 kg,将填补南半球小型运载空白,并为后续2026年军用响应发射竞标铺路。
10月9日,Starlab Space联盟(空客北美、 Voyager Technologies、三菱商事、MDA Space与Bellflight)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游客区首次展出1:1全尺寸地面样机,标志着其商业低轨站进入正样研制阶段。样机高8米、直径4.4米,内部容积约340立方米,分为气闸、载荷机架、乘员生活与生命保障四大模块,可支持4名航天员常驻。核心结构采用铝-锂合金整体铣削加复合材料防护,MDA提供的机械臂与外部载荷平台同步亮相。空客负责的总体设计已冻结,计划2026年二季度开始总装集成,2027年Q4由SpaceX猎鹰重箭一次发射入轨,不开展在轨对接,从而把风险压缩至单次任务。NASA通过“商业低轨目的地”(CLD)协议已授予Starlab总价1.6亿美元的初始里程碑资金;公司透露正与欧洲、日韩及阿联酋航天机构洽谈附加舱与航天员轮换协议,预计2028年Q2迎接首批客户。为控制成本,Starlab把55%的制造环节外包给美、欧、日三地工厂,并利用数字孪生进行并行测试。若进度顺利,该站将在国际空间站计划退役的2030年前完成交接,为NASA保留近地轨道载人科研与商业微重力平台。
美国初创公司Momentus宣布赢得两份NASA“小型航天器技术计划”合同,将利用其Vigoride轨道转移飞行器在2025—2026年两次任务中,为NASA共搭载4颗6U立方星,验证低温推进剂管理、星间激光通信、可展开散热器等关键技术。合同采用“拼车”模式,NASA只需为每颗立方星支付约150万美元,比传统专机任务节省60%成本。 Momentus称,Vigoride采用水基微波电热推进,可在400—800 km轨道间往返机动,首次任务计划于2025年3月由猎鹰9“Transporter-11”拼车发射,先送主星入轨500 km,再靠自身推进降至350 km部署NASA载荷;第二次任务拟2026年1月由“Transporter-13”发射,把另一组NASA立方星送至太阳同步轨道。 欧洲方面,德国Exolaunch、西班牙Sateliot、荷兰ISISpace已预订同批次搭载,用于测试物联网星座终端、5G星间链路及石墨烯电池。NASA表示,选择Momentus看重其“一箭多轨”能力,可一次任务验证不同轨道环境,加速技术成熟。若两次演示成功,NASA计划把相关成果直接移植到“月球门户”和火星货运飞船。
在国会山一场闭门听证会上,十多位前国防部导弹、采购与政策高官联名警告:美国高超音速武器仍停留在“技术验证”阶段,而中俄已转入“批量列装”。前导弹防御局局长乔恩·希尔中将表示,中国过去两年进行的高超音速试验超过美国同期五倍,且已部署东风-17等实战型号;俄罗斯更在乌克兰战场多次发射“匕首”导弹,检验实战效果。前负责研发的副部长迈克尔·格里芬指出,美国工业瓶颈是最大短板:固体火箭发动机、超高温复合材料、超燃冲压测试风洞均依赖单源供应商,一旦冲突爆发难以快速扩产。官员们建议:
把2025财年高超音速预算从38亿增至70亿美元,并设立多年期“ block buy”合同;
五角大楼回应称,年底将发布新版《高超音速科技路线图》,首次给出量化产能与时间表,并考虑把部分技术转入导弹防御系统,实现攻防一体。
计划2026年起把其基于小卫星的遥感服务从低地球轨道(LEO)延伸至地球静止轨道(GEO)及地月空间
欧洲空间局(ESA)本周在西澳大利亚新诺尔恰(New Norcia)深空通信站举行仪式,正式启用其第三座35米口径深空天线”。该天线采用低噪声制冷接收机、X/Ka双频高功率发射机及光纤直连欧空局欧洲航天操作中心(ESOC),可与现有两座天线组阵,将下行数据率提升一倍,支持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欧俄ExoMars火星车及未来欧-美火星采样返回任务。项目2019年启动,耗资约3500万欧元,由澳大利亚CSIRO提供场地与维护,30名澳籍工程师常驻。澳航天局局长恩里科·帕拉梅里在揭幕式称,这是“欧澳战略太空伙伴”又一里程碑,澳方将优先获得欧深空网15%的跟踪时段,用于本国月球车、量子卫星等任务。ESA深空网负责人拉尔夫·施密德透露,下一步计划2027年前在阿根廷Malargüe站再建一座同类天线,使全球深空网总接收面积增至11000平方米,可在2030年独立保障载人火星探测通信。
四名参议员在商务、科学与运输委员会听证会上就“发现号”航天飞机是否应从史密森尼 Udvar-Hazy 中心迁至新地点公开展出展开激烈交锋。提案发起人、俄亥俄州民主党参议员布朗主张,将 Discovery 移至代顿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可带动中西部 STEM 教育及每年 2 亿美元旅游收入;他援引 NASA 2011 年借展协议中的“公众可达性”条款,称当前弗吉尼亚州展区已趋饱和。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沃纳与共和党众议员康斯托克则强烈反对,指搬迁将破坏史密森尼与 NASA 长期保管协议,并需 1.5 亿美元联邦拨款用于新建恒温机库,批评其“用纳税人钱包为家乡谋项目”。NASA 副局长鲍恩在听证会上表示, legally NASA 对退役航天飞机拥有最终决定权,但任何移动须保证文物安全、展览条件不低于现行标准,且需先完成环境影响评估与结构应力分析,预计耗时 18 个月、花费 9 千万至 1.2 亿美元。委员会最终决定冻结 2025 财年 NASA outreach 预算 500 万美元,直至提交详细搬迁方案与成本效益报告,两党议员均扬言将各自发动地方联署,争议仍将持续。
10月9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大数据平台数据分析显示,国庆中秋假期,群众出行意愿强烈。其中,长线游、自驾游、邮轮游呈现明显增长。
自驾游成为热门出行方式。其中,乌兰布统自驾、独库公路自驾、胶东半岛自驾等线路热度名列前茅。数据显示,赤峰、乌鲁木齐、威海的租车类App日均活跃用户规模较平日增长都超过了34%。
10月9日,福布斯今日发布2025全球最佳雇主榜单,今年一共有53家中国内地公司入选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单。在全球榜单前五名中有三家来自IT软件与服务行业,其中微软连续两年蝉联榜首,达美航空排名第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位列第三,Adobe排名第四,苹果公司排名第九。
在今年的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单中,中国大陆企业表现亮眼小火箭直连模式代理模式,其中国家电网排名最高(第99),阿里巴巴(第143)和腾讯(第155)紧随其后。在中国榜单前十名中,来自软件IT与服务业、银行与金融业的企业各占三席。
据介绍,云深处科技「DR02」机器人支持整机IP66防水防尘,可满足全天候户外作业场景需求;支持1.5m/s行走速度和4m/s极限速度,可行走在25cm高度楼梯和20°角度斜坡上。
该款机器人还适配-20℃~55℃高低温工作环境;拥有275TOPSAI算力;配备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广角相机,可实现多传感器融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