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小火箭 视频的软件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5年10月1日至4日(国庆、中秋假期前4日),全国交通运行保持平稳有序,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12.49亿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前4日)增长5.7%。 从累计数据来看,各交通方式均实现稳步增长。
人民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杜燕飞)当前,核科技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推进核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众对核科学的认知水平,建设开放、协同、高效的核科普生态圈,对于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人民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10月3日(中秋国庆假期第三日),全国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中短途客流增多,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0013万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第三日)增长5.9%,假期出行市场活力持续凸显。 从具体运输方式来看,公路作为民众出行的“主力军”,10月3日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预计达27756万人次,同比增长6.1%。
人民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住杜燕飞)据三峡集团发布消息,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光热储能电站2日进入全系统试运行,标志着塔式光热发电技术突破“单塔单机”传统范式,为我国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稳定供电提供了又一技术路径。 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光热储能电站。
人民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杜燕飞)科技是产业的基础,产业是科技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为掌握更多的产业底层技术和根技术,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底座”,今年以来,8家中央企业转制科研院所先后组建了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院。
人民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杜燕飞)据三峡集团发布消息,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示范应用工程项目——“三峡领航号”日前完成一体化组装。这是全球已安装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装备,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向深远海挺进再迈一步。
只坐电梯的“无痛”登山、“龟速”落地的缓降蹦极、悠闲躺平的“佛系”漂流……最近,一种以最小体力消耗换取最大心理舒适的“窝囊游”悄然走红,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行选择。 在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里,这类主打“松弛感”的体验式旅游正在成为市场新潮流。
人民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焦磊)近年来,随着新消费浪潮的兴起,不断涌现的国产新消费品牌正通过组织敏捷性、产品创新和渠道深耕,实现从市场追随者到品类引领者的跨越。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新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当前,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在能源安全、行业发展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日前,在电力工程技术经济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电力工程造价是电力技术方案可行性的“试金石”,也是实现电力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最优”目标的核心载体。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在“双碳”背景下,零碳园区正从概念探索走向规模化实践。日前,在 2025 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发展论坛上,中电联标准化部发布了《零碳园区碳核算技术规范》与《零碳园区评价规范》两项零碳园区领域核心标准,我国零碳园区的核查和评价标准作为团体标准开始实行。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夏晓伦)当前,我国能源绿色转型迈入系统性变革的关键阶段。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王绍绍)“当前,广大直播机构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播、艺术展示与文旅融合的中坚力量,正肩负起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责任。”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在近日召开的2025抖音直播机构大会上表示。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夏晓伦)“当前,中华土鸡产业既面临多方面挑战,也存在着发展机遇。面对市场的新变化,行业需重视年轻消费者的新需求,积极应对。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夏晓伦)“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这与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苏州大学讲席教授高志凯在近日举办的“新浪新闻・热浪之夜”活动上表示。
2024年,“5G-A商用元年”与“AI入端元年”同步开启,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与市场驱动的联合作用下,5G-A与AI的深度融合持续走深走实。 目前,我国5G-A网络覆盖300多个城市、套餐用户突破3000万户,支持5G-A的终端数量超1亿部。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孙阳)记者从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将于10月14日至1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本届论坛以“支点湖北 智链全球”为主题,由商务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打造中国与北欧国家在经贸领域开展高级别对话的窗口、推进高水平交往的桥梁、拓展高质量合作的平台。
9月27日,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由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牵头撰写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SDGs十周年特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联合国官网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在落实SDGs方面取得较好进展。
这个国庆,不必远行,也能闯入另一个世界! 来人民网·梦幻灵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遇——与苏轼吟诗作对,和恐龙赛跑,去宇宙流浪……在这个“无限”空间里,你的每个动作都能改写剧情。AI+XR黑科技已就位,就等你入场! 10月1日,人民网·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武汉)将正式上线AI+XR大空间,空间融合前沿AI、XR等技术与多元文化交融,旨在打造集文化、科幻、冒险于一体的高沉浸、强互动新空间,为国庆假期奉上一场科技感拉满的数字盛宴。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9月27日,《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显示,2025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依然保持第1位,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江苏排第2位,北京排第3位,浙江和上海依然排第4位和第5位,前5位排名较上年没有变化。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与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走进怀柔科学城行动暨科学仪器和传感器概念验证项目路演”活动26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举行。 活动以“服务科创产出,促进科产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机制,展示概念验证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
科技日报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都芃)27日,《2025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2025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依然保持第1位,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江苏排第2位,北京排第3位,浙江和上海分别排第4位和第5位,前5位较上年没有变化。
亮相长春航空展、空降绵阳科博会、落户岭南国防教育基地……最近,“南天门计划”受到航空科技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中航工业构建的航空主题科幻IP,“南天门计划”立足我国航空技术现状,大胆构想未来空战体系。
科技日报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都芃)27日,记者从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团队获悉,其领衔研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
机器狗在浙江舟山望海(金塘)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变电站GIS室内巡查。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在杭州万事利集团,全球首个纺织垂类领域AI花型大模型正根据用户给出的关键词设计丝巾图样;苏州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AI技术已经融入运营体系,智能体可以结合市场反馈、历史数据、产品功能,做出完整的市场策略方案…… 从企业管理到生产设计,AI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密码。
秋意浓,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里,工人们剪下一串串饱满的紫色果实,装入筐中,送往酿造车间。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粮长城天赋酒庄,管理人员何怀华穿行在田垄间。
银色沙滩边一汪浅水,周边自然生长着水芫花制作小火箭 视频的软件、马齿苋等植物,绿意盎然。这是近自然盐生沼泽,其形成需要良好的海水水质、土壤条件。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6日在湖北武汉发布《碧水奔腾万里情——新时代长江治理的成就启示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以来长江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提炼了新时代长江治理的科学方略与世界意义,阐释了基于共享和尊重的东方治水智慧,展现了中国在江河治理领域的宝贵经验与独特贡献。
新华社武汉9月26日电(记者喻珮 乐文婉)江城武汉,胜友如云。以“大河文明——全球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大河对线日在武汉开幕,国际组织官员、世界流域机构专家、水博物馆联盟代表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国际专家,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约200位代表出席。
在阳光照射下,堆积的废弃塑料或可摇身一变成为“氢气工厂”,持续分解塑料并产生氢气。近期,韩国首尔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从塑料废弃物中持续生产氢气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科学把握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部署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城市工作重点任务,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是其中之一。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环保建筑材料——“纸板约束夯土”,原料仅为纸板、水和土壤。该材料碳足迹约为混凝土的四分之一,且可重复使用和回收,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背靠巍峨的高黎贡山,面向奔涌的怒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千米海拔、年均25℃气温、700毫米降水以及干热河谷气候,铸就了保山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潞江坝的新寨村被誉为“咖啡第一村”。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夏粮开秤,小麦收购工作自南向北有序推进。
青岛莱西大板栗采用智能滴灌等技术,优质果率超90%;湖北枝江夷陵牛凭科创平台育出高品质雪花牛肉;黑龙江呼兰寒地鸡靠数字化管理实现高效生产……近日,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0多个产品上榜,科技赋能成为农特产品焕发生机的重要助力。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北京6月13日电(记者陈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收购夏粮小麦超1700万吨,收购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向玉旭介绍,近期对部分产区新季小麦开展的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新季小麦质量整体好于常年,目前购销比较活跃,加工企业开库收粮,储备企业有序轮入,贸易企业积极参与收购,小麦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市场比较平稳,优粮优价特征明显。
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这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开镰喽!”在山东聊城市阳谷县狮子楼街道刘灿明村,随着农机手邵贵帅一声吆喝,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在麦田中,一排排小麦被整齐地切割、脱粒。 既要“产得出”又要“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