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小火箭图标是什么
9月11日,中国首飞太空英雄、载人航天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走进莆田一中,为千名师生做“航天梦”科普。他回顾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年“三步走”成就,播放航天员训练、空间站生活视频,并回答“最大困难”“太空体验”等提问,气氛热烈。杨利伟鼓励青少年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勇于探索科学。讲座在学子心中播下逐梦航天的种子,激发立志投身强国建设的热情。
深蓝航天130吨级“雷霆RS”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国内商业航天最大推力整机试车,海平面推力1240 kN,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与针栓喷注,可重复用。发动机2024年1月立项,2025年8月出厂,全程3D打印率超85%,模块化冗余设计,推重比>150,节流50–110%,兼顾升空、入轨、回收需求。推力室铜合金环带液冷、针栓头高温合金3D打印,抗高热流。试车点火平稳、参数吻合,验证系统协调性与安全性,为“星云”系列可回收火箭奠定动力基础,标志我国商业航天突破大推力可复用液体发动机关键技术。
宁波天擎航天宣布获普华资本独家C+轮融资近亿元。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浙江民营火箭总体研制企业,手握国内首创“快速机动发射”两级固体运载火箭,已拿下排产订单至2026年,产线满负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身份加持,使其在固体火箭及高端零部件赛道具备稀缺产能。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建生产线、保障星座组网高密发射需求,并受益于各省密集出台的商业航天扶持政策。资本加持下,天擎航天正处“技术成熟+市场放量”临界点,有望率先兑现业绩,跻身国内商业火箭第一梯队。
美国宇航局(NASA)9月16日晚宣布,因主推进器异常,原定17日凌晨飞抵国际空间站的诺格公司Cygnus货运飞船将推迟到达。飞船在当天两次轨道提升点火中,主发动机均提前关机,NASA与诺格正联合调查原因,其他系统正常。此次任务代号NG-23,14日由SpaceX猎鹰9号发射,载有约5吨补给,原计划60小时后与空间站对接。该船为首次启用的加大型Cygnus XL,货舱容量增加三分之一,但服务舱推进系统未改动。去年8月的NG-21任务也曾出现推进压力偏低,但未影响最终行程。NASA表示新飞船状态稳定,待故障排查后再定接近时间。
SpaceX总裁肖特韦尔9月16日在巴黎世界航天商业周透露,公司计划最快明年年底利用新从EchoStar购得的全球S波段频谱进行手机直连卫星测试,并力争两年后发射新一代专用卫星。这笔17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交易使SpaceX拥有可全球使用的1.6-2.4 GHz频段,无需再与各国运营商逐一谈判“笨拙”的地面频谱借用。目前SpaceX正联合芯片厂在手机端植入对应射频,同时与移动运营商洽谈“批发容量”合作模式,由其向终端用户转售星链直连服务。肖特韦尔称,公司将先发射试验星,在轨验证S波段载荷,再批量部署。未来卫星体积更大,需靠Starship发射。Starship第三次试飞8月26日基本达成目标,团队正推进年底前进行更强劲的3型首飞,并计划在轨演示两船间推进剂转移,这是月球及火星任务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肖特韦尔表示,除热防护外,低温推进剂在轨补加是“最难的一关”,希望明年完成首次试验。
美国卫星运营商Viasat与阿联酋AI太空公司Space42 9月17日宣布签署排他性备忘录,将双方现有L波段及S波段卫星频谱资源合并,共同建设全球“直连设备”(Direct-to-Device, D2D)网络。合作首期覆盖北美、欧洲、中东及非洲,计划2026年起利用Viasat已发射的Inmarsat-6双星和Space42“Bayanat”遥感通信融合平台,在轨测试短信与应急警报服务;2027年部署新一代多波束D2D载荷,实现语音、物联网及5G窄带数据传输。双方称, pooled spectrum方式可避免各国监管碎片化,提高频谱利用率30%,并降低终端芯片复杂度。Viasat负责提供全球地面网关、网络核心及卫星运营经验,Space42承担AI星座规划、终端芯片定制及中东政府市场拓展;收益按频谱贡献与流量分成。项目已获阿联酋“投资与发展办公室”政策支持,目标五年内连接超过5亿部存量手机,与苹果-Globalstar、SpaceX- T-Mobile阵营竞争。Viasat CEO表示,此次联手使两家在缺乏大规模LEO资本开支前提下,快速获得全球D2D服务能力,并计划向其他卫星运营商开放频谱共享,打造“多轨道漫游”生态。
美国商业航天公司Axiom Space与边缘数据中心初创Spacebilt 9月17日联合宣布,计划于2026年把一台小型化“轨道数据中心”模块送上国际空间站(ISS),并安装在Axiom即将发射的商用舱段外壁。该节点由Spacebilt的2U高密度服务器与Axiom的舱外载荷平台整合,采用液冷+辐射散热混合设计,可在零重力下运行最多24颗ARM处理器,峰值功耗低于400瓦,主要面向低延迟AI推理、加密计算及在轨数据预处理最新版小火箭图标是什么。双方称,现场演示将验证“把算力送到数据源”以节省下行带宽、降低保密风险的新模式;客户包括遥感星座运营商、国防部及金融区块链项目。Axiom负责提供电力、热控、数据回传和航天员维护接口,Spacebilt则提供加固硬件与在轨管理软件,并计划后续推出40U可扩展机柜,随Axiom自有的商业空间站转移到独立轨道。项目已获NASA“商业近地轨道发展”计划部分资助,目标是在ISS退役前完成至少一年连续运行,为未来太空边缘云积累可靠性数据。Axiom首席工程师表示,若试验成功,2028年起可在其商业舱段部署百千瓦级数据中心,为地球与深空任务提供即时算力支持。
2025年9月17日,卢森堡卫星运营商SES在巴黎宣布与洛杉矶初创K2 Space签署战略协议,将以后者正在研发的“Mega-Class”超大运载适配器为核心,把传统一次性MEO(中轨)发射拆分为“每季度一次、一次几颗”的迭代节奏,从而将下一代O3b mPOWER后续扩容星群部署周期从三年压缩至十二个月。K2 Space的碳纤维可扩展结构可把猎鹰9载荷舱可用高度提升60%,单箭可携带6颗全电推mPOWER增量星或混合搭载其他客户小卫星;SES则负责提供卫星平台、软件定义有效载荷与网关协同,实现“星上电、地上用”的即插即用。双方计划2026年二季度启动首次拼车任务,先投送2颗试验星进入8000公里中轨道,验证V波段相控阵、光星间链路与地面5G核心网回传;若表现达标,剩余18颗将在2027年底前分四批发完,使SES MEO容量提升三倍,全球时延降至30毫秒以内。SES CEO指出,与K2合作可把单星发射成本砍半,并借迭代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实时调整卫星数量和覆盖,真正让中轨宽带进入“软件定义、快速升级”时代。
软件定义卫星制造商ReOrbit宣布完成4500万欧元(约5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意大利风投United Ventures与欧洲投资银行(EIB)共同领投,现有股东芬兰工业投资(Tesi)等跟投。资金将用于扩建赫尔辛基与多伦多工厂,把年产能力从目前的3颗提升至20颗,并加速研发可重构GEO/LEO通用平台。公司主打“卫星即服务”模式,通过标准化航电与模块化软件,把传统定制卫星18个月研制周期压缩至6个月,已获芬兰国防军、Inmarsat及多家新兴星座订单。本轮融资后,ReOrbit累计筹资超7000万欧元,计划2025年发射首批6颗量产星,并拓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与对地观测市场。CEO Sethu Saveda Suvanam表示,新资金将帮助公司抓住欧洲主权星座与商业高通量卫星需求爆发窗口,实现“造星如造手机”的规模化愿景。
2025 年 9 月 16 日,美国卫星平台制造商 Astro Digital 在巴黎世界卫星商业周宣布,已与佛罗里达初创 Star Catcher Industries 签署电力购买协议,成为其“轨道能源网”首位公开客户。根据协议,Astro Digital 未来可在轨按需购买 100 W 至数十千瓦的无线电力,用于延长卫星寿命、提升载荷功率或应急备份,无需对现有太阳翼进行任何改装。
德国激光通信设备商Mynaric 9月17日发布财报更新,称已解决核心光电组件良率与供应链瓶颈,其“CONDOR”系列激光终端月产量由年初不足20台升至8月破百台,预计第四季度可冲刺150台,全年出货量有望达400台,比去年增长一倍。公司同时宣布获得两家北美星座客户追加订单,总额约5500万美元,累计在手合同超1.8亿美元,为2026年收入奠定 visibility。为巩固产能,Mynaric在慕尼黑附近启用第二座洁净厂房,并与欧洲航天局签署“光电子量产路线图”协议,引入自动化耦合与AI检测,把单台CONDOR生产周期从八周压缩至三周,目标毛利率由负转正并冲击30%。CEO Bulent Altan表示,随着Starlink、Kuiper及多家政府中继网络进入密集部署期,激光终端需求正由“项目级”转向“批量配套”,公司2027年产能规划已上调至年产2000台,并研发0.5立方分米的微型终端,抢占小型卫星与深空探测市场。市场反应积极,其纳斯达克股价当日涨逾1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