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小火箭app
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uman Space Flight),也就是世界航天日(World Space Day),为每年的4月12日 [4],这是联合国大会2011年4月7日作出的决议,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同时重申空间科学和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加国家和人民福祉,并确保其实现以和平为目的的维护外层空间的愿望方面所作重要贡献。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苏联空军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在远地点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了1小时48分钟并安全返回,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面对逐渐枯竭的地球能源 图标小火箭app,开发太空能源被视为未来能源供给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具有潜力的太空能源开发方案及其关键分析:
原理:在太空(地球同步轨道)部署太阳能卫星,通过光伏板收集阳光,将电能转换为微波或激光传回地面接收站。
概念 :在轨道建立能源枢纽,整合太阳能、核能,通过激光/微波向卫星、月球基地或偏远地区供电。
太空能源的开发虽面临巨大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航天的崛起,它可能成为本世纪下半叶能源革命的核心。人类需平衡短期地球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与长期太空战略,实现能源安全的“双轨制”过渡。
我国于2008年将空间太阳能发电纳入国家先导研究计划,2014年提出“逐日工程”概念,目标是在地球同步轨道部署大型太阳能电站,通过微波或激光将电能传回地面。
关键技术突破 :包括高效率太阳能转化(目前光伏转换效率约30%-40%)、无线能量传输(微波/激光)、大型结构在轨组装(如使用机器人或3D打印)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机构已开展微波传输试验,传输效率逐步提升,但远距离(如3.6万公里地球同步轨道)传输仍面临能量损耗、大气干扰等挑战。
重庆、西安、深圳等地建立研究基地,如重庆璧山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重点攻关无线传能技术。
美、日、欧也在推进类似计划(如美国Caltech的太空光伏阵列、日本的SSPS项目),我国通过学术交流(如国际空间太阳能电站会议)参与合作,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