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可以发射小火箭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这些时代先锋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深耕不辍,以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的品格铸就了不平凡的业绩。让我们走近这些闪耀的榜样,感受他们追求卓越的奋斗历程,领悟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徐立平一直承担着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工程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药柱的整形任务,设计、制作和改进30多种固体发动机推进剂药面整形刀具,其中两种获国家专利,被誉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他先后被授予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数十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立平依托国家级徐立平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培养整形技术骨干30多名,其中国家高级技师5名、技师12人。他带领团队取得的创新成果获全国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带领班组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陕西省青年文明号、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工人先锋号、航天金牌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徐立平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现已成为航天事业发展中一面飘扬的旗帜,被赞誉为新时代“雕刻火药、为国铸剑的大国工匠”,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树立了典范,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文摄/武阿珍、王婧)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杨孟飞院士是我国知名空间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空间飞行器领域科研工作手机上可以发射小火箭,在空间飞行器系统、空间飞行器控制系统和高可靠控制计算机等方面取得了创造性成果。他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奖项,他带领的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等奖项,为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和卫星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孟飞在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时,主持完成的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他还担任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为嫦娥六号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孟飞始终坚持系统工程思想和零缺陷理念守正创新,以科学管理夯实任务成功基础,他始终与团队始终并肩作战,打硬仗时身先士卒,以空间领域的钻研突破践行知识分子的报国情怀。如今,杨孟飞仍带领团队在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继续探索前行。(文/于松晶)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何小虎作为航天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年轻高技能人才,是火箭“心脏(发动机)”的“钻刻师”。他曾获得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何小虎以解决各类生产难题为目标,他先后解决技术难题75项,形成专利成果47项,1项获国际发明专利。他提出了“三维扭曲离心轮系列加工法”,为载人登月、深空探测和更大规模进入和利用空间的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何小虎作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工作室领衔人,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卓越,还积极投身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主动承担起公司内部技能培训重任,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年轻技能人才迅速成长,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多人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为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文摄/周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