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代理共享有什么用
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可以方便您随时阅读我们的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也便于进行互动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以色列空军于13日凌晨展开了一次突袭行动,直接越过国界,打击了伊朗境内的目标,尽管这些目标明确瞄准的是伊朗的核设施,但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空袭的规模,还有空袭目标背后所涉及的名字——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和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据报道,当时两人正位于遭到轰炸的伊朗军区指挥中心。爆炸过后,德黑兰沉寂了整整十几个小时,直到现在,伊朗官方仍未对外作出明确回应。如此精准的跨境空袭,打击了伊朗军方最高层的领导人物,而且发生在美伊下一轮谈判前仅仅两天。这一行动,是否意味着以色列发起了一次“斩首行动”?如果是这样,接下来伊朗将如何回应呢?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强势反击?
这并不是以色列第一次发动军事行动,但这一次,情况却截然不同。以色列的目标不再是伊朗的代理武装,也不再是拦截经过的货船,或者发生在边境的小规模冲突,而是直接深入到伊朗的心脏地带,瞄准了伊朗的战略神经。
此次行动可以看作是以色列对伊朗的“战略压缩”——通过一次直接而有力的打击,迫使伊朗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反应。若萨拉米和巴盖里真如传闻所说已死,这将对伊朗军队的指挥体系造成剧烈冲击。作为能够调动伊朗常规军和革命卫队的少数高层之一,巴盖里的指挥能力无可替代。而萨拉米作为革命卫队内部的关键人物,其威望更是不可忽视。
一旦这两位领导人同时失去指挥权,谁将接手?接手者又将如何作出决策?目前,德黑兰仍保持着相对冷静,但军方内部已经流露出一些愤怒和复仇的情绪。然而,问题在于,伊朗会如何复仇?会采用什么手段?又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动攻击?
第一张牌是导弹。伊朗拥有多个系列的导弹,如“霍拉姆沙赫尔”、“流星”和“法塔赫”,这些导弹的射程能够覆盖以色列,并且近年来,伊朗在高超音速和固体燃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理论上,这些导弹有可能绕过以色列的“铁穹”和“箭”防御系统,直接命中目标。
然而,问题也在于此。2024年的一次报复行动中,伊朗发射了300多枚导弹,但最终能突破防线的却寥寥无几。这一现象说明,伊朗的打击方式仍不够“聪明”,或者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比外界想象中更加强大。因此,如果这次伊朗再次选择导弹攻击,很可能只是做出象征性姿态,虽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震慑,但实际效果有限,并且损耗较大。
真正能够击中以色列软肋的,或许是无人机和导弹的混合打击,并配合电子干扰。这种攻击方式需要极高的配合度,包括精准的节奏把控、情报支持以及多线操作。显然,这不是一次“打了就走”的简单任务,而是需要长时间细致规划的战略行动。
第二张牌是代理人。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甚至是伊拉克的“人民动员力量”,这些年伊朗都在背后给予了大量资源和支持。现在,这些代理武装正是伊朗的潜在反击力量。
然而,这张牌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以色列对这些代理武装的防范已经趋近全方位。一旦哈马斯或真主党采取行动,以色列军队几乎可以立刻作出反应。而且,黎巴嫩国内当前的动荡局势也使得真主党若贸然行动,可能会引发国内政治危机。此外,胡塞武装虽然能发射导弹,但由于距离问题和命中率偏低,其更多的作用是象征性地表达抗议。因此,代理人这个选项,看似拥有多种选择,实际上很难产生真正的战略打击效果。除非伊朗能够协调多个代理人同时发起行动,形成“战术压迫”,否则这些代理武装的作用最多也只是提供一定的骚扰。
第三张牌,地面渗透。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伊朗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均有军事部署,特别是在叙南部的德拉和苏韦达地区,长期有亲伊朗的民兵力量潜伏。如果伊朗能够突破这些地区的防线,可能会在以色列北部边境打开一条缺口。
然而,这一策略同样存在巨大风险。首先是距离问题,伊朗本土距离以色列超过1000公里,补给线十分脆弱。其次,以色列的空军在这一带的制空权几乎无可匹敌,更不用说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一旦局势升级小火箭代理共享有什么用,美国随时可能出手干预。
由此可见,虽然伊朗手中的三张牌各具威胁,但每一张都需要冒极大的风险。而以色列此次行动的精准打击,更说明了其背后掌握了大量情报。伊朗若贸然反击,极有可能陷入以色列精心设计的“诱打陷阱”。
那为何以色列选择在此时发动攻击?答案很简单:美伊谈判即将开始,伊朗在谈判桌上最大的筹码就是其核能力和地区影响力。而以色列此次的目标,正是提前削弱伊朗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影响力,使得伊朗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既无法继续威胁,也无法报复。
至于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是否知情,但白宫前脚刚刚声明“以色列有自卫权”,后脚以色列便开始了军事行动,这种默契配合并非第一次出现。问题在于,这种“默契”是否会将整个中东地区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目前,伊朗的处境极为复杂。如果选择反击,不仅是对国内民众的交代,也是对外发出的强硬信号。但如果选择不反击,军心恐怕会动摇,民众的情绪也将难以控制。而且,这场“斩首式”的打击,无疑是对伊朗军方最高层的极大侮辱。
伊朗高层的决策压力,此时几乎与战时总指挥无异。一次失误,可能不仅仅是军事损失,更有可能引发对政权合法性的质疑。
关键时刻,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尤为重要。中国始终主张中东地区的稳定,反对任何单边军事行动,这一次亦不例外。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示对局势升级的担忧,并呼吁各方尊重国家主权,这无疑是对伊朗的一种间接支持,同时也在为局势降温。
但单凭外交表态能否避免冲突升级,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以色列目前已经进入紧急状态,关闭了领空,显然,他们也在等待伊朗的回应。如果伊朗果断反击,下一轮的空袭可能会规模更大,反击也可能更加猛烈。
目前,伊朗国内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氛。尽管社交平台上有关萨拉米和巴盖里死亡的消息被迅速删除,但许多疑似视频和照片已经流传开来,足以让许多人相信,这次打击的目标不仅仅是核设施,而是伊朗整个军事指挥系统的核心。
如今,伊朗面临的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如果回应过于轻微,是不是等于承认自己的“战略赤裸”?但如果反击过猛,是否会引发多国干预,甚至美国的介入?局势已经非常紧张,关键的48小时或许会决定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整个中东地区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