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的服务器节点
台海局势再掀波澜,两岸军机在金门发生对峙,大陆军机直接发出开火警告,另一边,台军内部已传出投降声音。那么,相关情况具体如何?台军的举动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据台媒报道,4月16日前后的两天内小火箭的服务器节点,解放军出动10架次战机、7艘舰艇在台海周边活动,而金门空域成为焦点,解放军战机通过无线电向台军机发出明确警告:“你已进入我火力范围,立即调转离开,否则后果自负!”这一警告直接划定了军事行动的底线,表明大陆对金门空域的实际控制力。
面对警告,台军机以所谓的“例行训练”为由回应,台防务部门随后宣称解放军“威胁区域和平”,并扬言已提升戒备等级,启动海空联合作战机制。然而,台军的吹嘘与实际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例如,台军在金门部署的主力战机仍是上世纪80年代研发的“IDF”轻型三代机,而解放军在福建方向已列装歼-10C、歼-16等四代机,甚至可随时调动歼-20五代机支援,装备代差与数量劣势让台军的“强硬表态”显得苍白无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对峙事件发酵的同时,台军内部接连爆出丑闻,多起报道显示,台军有官兵拍摄手持五星红旗的“投降影片”或泄露军事机密。根据披露,就在近日,有至少5名台现役军人录制效忠对大陆的宣言,甚至喊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
事实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方面,从军事部署看,台军的防御体系存在明显漏洞。金门地区仅部署老旧“IDF”战机,而先进的美制F-16则集中于本岛机场,显见其认定金门“易攻难守”。反观解放军,福建方向的火箭军部队可覆盖台全境,航母山东舰更在台东海域实施常态化巡航,形成海空立体威慑。
另一方面,虽然台当局寄希望于外部干预,但现实残酷。美国虽然频繁对台军售,却从未承诺直接军事介入。就比如此前美菲联合军演期间,解放军万吨驱逐舰贴身监视美航母,迫使演习仅2小时便草草收场,此类案例表明,外部势力在台海冲突中的实际作用有限。
再加上赖清德当局的“倚美谋独”策略本质是政治投机,但特朗普政府却多次暗示可将台湾作为“交易筹码”,这种战略不确定性让民进党当局倚靠的“安全承诺”沦为空中楼阁。由此可见,大陆方面始终掌控台海主动权,就像金门对峙事件中,解放军通过划定24海里警戒区、抵近基隆40海里等行动,逐步压缩台军口中的所谓“防御空间”,这种“切香肠”战术既展示实力,又避免直接冲突,为统一争取更多可能性。
可以预见,随着两岸局势的不断紧张,未来台海的军事对峙可能进一步加剧。不过,解放军在福建方向的军事部署已形成对台军的全面压制,台军的技术和战略上都处于明显劣势。说到底,实现统一是历史必然,当赖清德当局仍在炒作所谓的“抗中保台”时,越来越多的岛内民众已看清现实——唯有顺应国家统一大势,才能终结兵凶战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