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小火箭加速器ios下载安卓
任何一个伟大的目标,都不是轻轻松松实现的,既要有精神状态上的昂扬奋进,更要有实际行动上的闯关夺隘。全军官兵要扛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紧张快干,以“攻城拔寨”的力度、以“抢占先机”的速度,聚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请看来自基层部队的几篇报道。
这是一支与时间赛跑的连队。工作日从早到晚,官兵们都在争分夺秒。连长和指导员用手中的秒表,精准地“卡”着每一个时间节点。
从去年到连队任职开始,陈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只要人在连队,他秒表不离身,哪怕是睡觉,也要放在枕头旁边。
一份每日专业训练计划表,引起了记者兴趣。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具体课目内容,在时间安排上近乎苛刻——更换着装,2分钟;领取武器装备,5分钟;集合整队,1分钟……
不过,陈岩也没闲着,到处走走看看,观察了解情况。他发现,官兵们浪费时间现象很普遍,开展训练时尤为突出。
没有急着批评,陈岩带上一块秒表,每天到各专业训练场转悠,一言不发,只是单纯地看。一周后,他测算出所有训练环节用时情况,脑子里初步形成了整改方案。
提高训练质效,也是连长最关心的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调整训练方式,把浪费掉的时间“找”回来。
他们用目标牵引训练,分专业设置每节课的最低训练量,由骨干监督训练实施并讲评。这样一来,训练时间和强度有了“硬杠杠”,想偷懒都难。
这还不算完,两位连主官又盯上了非训练时间。“我们总是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却很少去想‘时间要从哪儿来’。”陈岩说,“备战打仗慢不得、等不得,我们要跑出加速度,只能分秒必争,到处挤时间。”
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请领装备装具,由各排自行组织,限时10分钟。现在,整个连队统一行动,时间缩短到5分钟。
变化,源于去年的一次教训。一天,上级突然组织紧急拉动。谁都没想到,该连竟会在请领装备装具时乱成一团,迟迟无法到达集合点位。
乱自何来?“装具摆放不规范,领取顺序太随意,进出路线不合理。”事后复盘,官兵们找到了问题症结。
库室右进左出,防止“撞车”;领完出门穿戴,不得在室内停留;改变部分装具摆放位置,避免阻挡人员进出……从点滴入手、跟细节较劲,陈岩和连长硬是用秒表“卡”出了一套用时最短的装备装具请领流程规范。
“在战场上,这省出来的时间,得占多大的先机啊!”陈岩和连长心中一直有这样的忧患:如果战争此时打响,官兵们能不能迅速响应、快而有序?有没有能力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让连队行动再快一点!让战斗力提升再快一点!”两位连主官的急切心声,陆续转化成具体行动。今年专业训练开始前,该连优化调整了训练安排。
该连的专业训练主要包括单兵练习、换手操作、专业合训、补差训练等内容。以往,他们将这些内容依次划分为几个阶段,进行“串联式”训练;现在,每一天的专业训练“并联”所有内容,并采取“操课即考核、考完再强训”的模式。
每次操课的前10分钟,是雷打不动的考核时间。各班组展开装备,按实战要求进行操作。战士们说,每每此时,一种“战场的即视感”就会扑面而来。
“知道哪里存在问题,接下来的训练才更有针对性,既节省了训练时间,也提高了训练效益。”陈岩对“先考后训”有更深的考量。
“紧张而充实”,是该连官兵现在最深刻的感受。用时间衡量训练、用时间决定行动,正在成为他们的自觉和习惯。记者深切感到,在该连,“只争朝夕”不是一句口号。
官兵们的改变,陈岩看在眼里。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秒表。只要哨声一响,他依旧会按下计时键。
“就像做一道以时间为自变量的方程式,我们想求出最优解。”陈岩说,下一步,他们将对连队装备出动流程、各种行动方案等进一步优化,看看哪个环节能再快一点,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参考。
此时,一级军士长何贤达正与数名军士骨干围坐一起,针对训练演练暴露的问题,热烈地讨论着解决对策。
作为“砺刃工作室”的发起创立者,何贤达每天就像上紧的发条,一直忙个不停。“我入伍27年了,再过3年就达到了最高服役年限,那正是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何贤达指着一张工作计划表说,“军旅生涯可以有倒计时,但追求打赢永远是‘冲锋态’。”
工作室的进门处,摆放着一个透明的教学模型。别看它不怎么起眼,却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导弹号手快速熟悉和掌握装备。
随着新装备的列装,战斗力建设急需提质增效。那年,何贤达牵头组建了士兵“创客”团队,围绕练兵备战所需,自主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在他的提议下,旅里专门成立了“砺刃工作室”,并配置了一大批器材和零部件。
一次模拟演练,导调组故意设难:“号手遭袭受伤,发射单元出现战斗减员。”虽然该特情最终被成功处置,但还是延误了发射时间。
“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段时间,“砺刃工作室”的灯光经常通宵不熄。经过多次推演验证,何贤达和战友们终于摸索出一套新的操作方法,探索到一个发射单元减员操作的极限。
一个个成果应用于备战打仗实践,让全旅创新革新蔚然成风——研发模拟驾驶训练系统,导弹车驾驶员足不出营便可驾车穿行戈壁、林地、山路;改制某装备快速扳手,大幅缩短装备操作用时;摸索反向操作法,有效防止号手误操作、误判断等情况发生……
二级军士长谢中华就是其中的一位。那年,某新型装备列装。为了让其尽快形成战斗力,谢中华和数名骨干主动请缨,把攻克“原理关”“操作关”的任务争了过来。
他们利用“砺刃工作室”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成功研制出一套模拟训练系统。有了它,官兵们不仅可以开展单课目训练和全流程演练,还能自动分析评定训练成绩、生成训练数据,哪个细节有问题、哪个环节需改进,一目了然。官兵们给这套系统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战斗力加速器”。
前段时间,一场火力突击演练过后,“砺刃工作室”又热闹起来,班长骨干们讨论制订补差训练计划。“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二级军士长汪明喜道出了战友们的心声,“我们必须练就过硬的打仗本领,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确保党和人民一声令下,雷霆出鞘,一击制胜。”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本领成就。”这是写在“砺刃工作室”墙上的一幅标语。抬头凝视,何贤达的眼神里透着几分急切,他说:“未来3年,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必须快马加鞭,跑出加速度推特小火箭加速器ios下载安卓、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