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手机如何使用小火箭
智能时代,移动应用已成为生活的“刚需”,但安全隐患却如影随形。中国电信安全公司联合行业专业公司基于电信安全“隐私哨兵”产品能力发布《2024年全国移动应用安全观测报告》,揭示恶意程序泛滥、数据跨境失控、隐私泄露成灾等安全问题。本报告基于476万款Android应用、319万款iOS应用的监测数据,直击移动应用安全的“痛点”。无论你是普通用户还是企业开发者,这些真相都值得关注!
2024年,全国Android应用总量达476万款,iOS应用319万款,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总量突破988万。然而,76.2%的Android应用存在高危漏洞,其中“Janus漏洞”“截屏攻击风险”占比最高。更令人担忧的是,下载量越小的应用(如“千”“万”级),高危漏洞比例反而更高(72%)。
检测发现,23.5%的应用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7.9%的应用“超范围收集”。更隐蔽的是,62.4%的应用会监听通线%的应用会后台追踪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应用(下载量“上亿”级)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比例高达49.7%,远超中小应用。
12.4%的应用存在数据跨境传输行为,56.2%的数据流向美国,其次是中国香港(10%)和新加坡(6%)。游戏类应用是“重灾区”,35.4%的游戏存在跨境传输行为,部分SDK甚至每30秒读取一次用户位置信息。
全国累计发现29万款含恶意程序的应用,其中50%为游戏类应用。这些程序通过弹窗广告、偷渡下载等方式植入设备,轻则窃取隐私,重则盗刷资金。流量渠道中,38.8%的应用未上架正规商店,涉黄、涉赌问题突出(涉黄应用961款,涉赌应用495款)。
国内应用中,12.4万款嵌入了境外SDK,其中Google Play Services SDK占比超40%。47%的嵌入境外SDK应用存在隐私违规,6.7%的违规由SDK直接引发。部部分SDK在后台静默收集通讯录、短信等高敏感信息,甚至窃取照片类隐私数据,导致用户完全无法察觉。
2024年新上架应用中,82.4%未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游戏类应用更是高达94.4%。未加固应用极易被反编译iphone手机如何使用小火箭、篡改,导致用户数据泄露。此外,流量渠道中90.5%的应用存在高危漏洞,风险指数爆表。
移动应用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用户需提高警惕,开发者应严守合规,监管机构则需持续完善法规。只有三方合力,才能构建真正的“安全生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