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app配置规则
今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ZK-1A)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火箭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在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设计可靠性、性价比等方面迈入世界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先进行列。
参与研制的中科宇航公司是广州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今年6月中科宇航总部正式迁入南沙区。近日,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伟在对话南方日报时表示,公司实现首飞后将在南沙继续扩大规模,商业航天的产业化发展有赖本地区规划和科技人才的持续助力。
今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ZK-1A)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胡小伟:发射前人员要离场,中科宇航作为参与研制单位,我们既紧张又恋恋不舍。首飞成功,特别激动,大家互相拥抱庆祝。这是国内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各方难度都非常大,为我们研制队伍付出和成绩感到骄傲。
胡小伟:在科学院指导下,这个项目全程强调创新。火箭有六大关键技术和十三项创新点,都是国内第一次应用。比如全箭模态试验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垂直试验方法,第一次采用大吨位箭体水平模态试验方法;一级发动机是国内最大推力的固体发动机,效率更高;采用了新型低成本箭体结构,制造周期更快等。
总的来说,与现有国内固体运载火箭相比,“力箭一号”(ZK-1A)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更大,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SSO)最大运载能力达到1.5吨。运载系数高,成本更低。
胡小伟:这种规模的火箭,如果是按照以前的经验,至少要研发超过五年时间。但我们只用了三年半时间。
首先,在设计环节一改原来“总体到分系统”层层传递的串联体系,我们搭建统一设计平台,各模块并联研发,缩短了设计周期。其次,试验环节我们创新方法。比如将垂直模态试验改为水平模态试验;搭设可拆卸的移动厂房以便于组装等,生产过程环节快速迭代,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
胡小伟:商业航天的黄金期预计在2023年至2025年到来。火箭是运载系统,需要满足卫星发射需求。现在,卫星的发展处在爆发前期,对火箭的需求也在增多。我们秉承先进性、创新性和经济性原则, 研制具备商业价值的火箭小火箭app配置规则。
我们采取“固液并行”策略,固体火箭简单可靠,生产和发射周期短;液体火箭在可回收和运载能力方面有优势。固体火箭首飞成功同时,液体火箭研制进展顺利,明年初将迎来我们的亚轨道液体火箭首飞。
胡小伟:火箭是一个大系统,产品配套多,配套单位遍布全国。如果能实现本地化配套,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南沙主要是负责火箭的生产、总装测试以及发射服务等功能。后续我们会逐步把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要素引入带到南沙周边,比如结构加工、电子产品、软件设计等。
胡小伟:南沙区的科技产业力量强大。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学校,拥有很强的人才储备。我们可以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火箭技术研发,比如液体火箭可回收技术。未来,我们还计划和大湾区本地的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比如在学校设立航天专业,我们作为实习基地或就业目标。
如今南沙正在打造“芯晨大海”产业集群,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孤单。火箭等航空航天产业不是单一的产业,我们希望通过中科宇航在南沙落地,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一起来落地,比如卫星产业等。我们虽然发展势头还不错,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南沙提出“芯晨大海”产业布局,一是有利于推进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二是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能够加快吸纳人才、引进人才的速度,汇聚创新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