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自动更新订阅
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战时的名望可是响当当的,其凭借骇人的火力,几乎达到了扭转战局的效果,而它也因此成为了苏军的标志性武器之一。在这光环照耀下,喀秋莎火箭炮也被打上了先进武器的标签,其实二战时的喀秋莎可不是突然出现的,这也自然和先进挂不上钩,换一个角度来看它其实还挺落后的。
关于火箭弹的诞生,绝对要比常规火炮早得多。单看西方,在19世纪初期的时候,一个叫康格里夫的英国人改良了市面上已经存在的火箭弹,进而诞生了康格里夫火箭,这是历史上第一种被大规模运用进战争的火箭。原型来自迈索尔战争时期印度使用的单兵小火箭。康格里夫火箭的外型和一个大型的穿天猴一模一样,甚至那个发射用的棍子也在,发射原理也是大同小异。
在运用方面,康格里夫火箭在火器盛行时期一样是常客,只不过记载较少,多是因为喀秋莎火箭的声誉掩盖住了所有同类产品。至于火箭弹在当时有多普及,美国国歌里有一句“Rockets red glare”即“火箭的火光”,所描述的就是独立战争时期火箭满天飞的情形。当然早期的火箭缺陷也是不少,精准度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发射之后转一圈又飞回来是常事,这也是在火箭盛行时期常规火炮亦能得到发展的原因之一小火箭自动更新订阅。
时间直接跳到二战时期,火箭或是说火箭炮依旧在战场上活跃着。在欧洲战场上,除了苏联在使用外,其余主要参战国都在使用。德国有喷烟者系列火箭炮,常见的形态是一种六联装的圆筒状,英国也有“柴火垛”火箭弹,用组合架发射的时候密集程度要远大于喀秋莎火箭炮。美国就不用多说了,由谢尔曼坦克改装而来的T34“管风琴”最多一次可打出60枚M16火箭弹。综上所述,喀秋莎火箭炮论口径比不上德国的,论组合数量也比不上英国和美国,不过它还是成为了“火箭炮之首”一般的存在。
从1933年的时候开始,苏联就开始了新一轮对火箭弹的应用与改进,其中包括了防空火箭、舰载火箭以及火箭发动机等。但因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军队只有飞机上使用的火箭还算凑合。到了1938年的时候,车载火箭炮开始实验,并取得了一定成功,当时以一辆吉斯-6卡车为平台,设计人员在上面装上了24条发射轨,只能抛射角度的调整并不能旋转,这便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原形。
次年,改用16轨发射架并可180度旋转的BM-13(喀秋莎最早型号)诞生,可惜的是当时的苏军高层对这种武器并不是很看好,所以被闲置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情况到苏德战争时期发生了转变,因情况的紧急,苏军也不得不翻出了这款一直没用上的武器。1941年7月,喀秋莎火箭炮在斯摩棱斯克首次参战,仅仅7辆齐射,就给德军的第5步兵师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这就是喀秋莎从诞生到参战的过程,绝不是什么到了战争后期苏联才研制出来的武器,并成功扭转了战局,东线战场一开打,战前研制的喀秋莎火箭炮就上场了。
苏联在从火箭炮上寻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按常理,不管是对手还是盟友就算是不完全模仿,也应该借鉴借鉴,他们确实也这样做了。火箭弹在当时不是一个什么稀罕玩意,但像苏联这样并联在一起大规模的使用却是头一回,这也是喀秋莎火箭炮出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英国和美国在当时均有同类武器,使用频率也一样很高,但这期间德国却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德国喷烟者火箭系列火箭弹型号并不单一,除了有六联装牵引式的,也有车载和需要临时组装发射架的。和苏制火箭炮相比,德国的火箭炮明显单薄了许多,就像对待坦克那样,德国人对火箭炮的追求依旧停留在了质量上,或者说精准度上面。不过就算刻意加强了精准度,当时的火箭炮还是很飘,在战术上起到直接作用并不容易。至于资源储备这一点,德国在当时确实寒酸了一些,但还没到造不起火箭弹的程度,二战时期德军打出的火箭弹也是数以万计的。
喀秋莎火箭炮之所以出名,自然是跟它在战场上做出的贡献有着莫大的关系。但不能否认,这里面有吹嘘的成分,火箭炮在当时未必会比常规火炮好用,实际的毁伤能力也要看当时是个什么情况。换句话说,有事没事就将胜利的功劳安放在喀秋莎火箭炮这一类武器上,是对阵亡将士最大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