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学习网站
截至2019年,中国开始对将于2030年代进行的载人登月任务进行初步研究。两年后,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Roscosmos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南极 - 艾特肯盆地周围建立一个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拟议的开发时间表分为三个火箭级:侦察(2021-25)、建设(2025-35)和利用(2035-以后)。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宣布其航天局将在2030年之前向月球表面发送首次载人任务。
7月12日,在中国武汉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论坛期间,中国官员提供了有关其载人月球探测计划的更多信息。其中包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CMSE)办公室的副总工程师张海莲宣布了中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初步计划。正如张用一系列动画说明的那样,该任务将包括两枚运载火箭,将所有必要的元素发射到月球,然后在轨道上会合并降落在表面进行科学操作。
这种任务架构类似于美国宇航局提议的阿尔忒弥斯三号任务,该任务将“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有色人种”送上月球,她也将成为自50多年前阿波罗时代结束以来第一位接触月球表面的宇航员。美国宇航局目前的任务架构要求猎户座飞船(四名机组人员)和SpaceX提供的人类着陆系统(HLS)(星际飞船HLS)分别发射,在月球轨道上会合,两名宇航员转移到HLS上并用它来降落在表面。
一旦地面操作完成,两人的宇航员将使用星际飞船HLS返回轨道,在那里他们将再次与猎户座会合,转移到船上,然后飞回地球。该任务计划于2025年进行,但可能会因多种因素而延迟。然而,随后将有更多的阿尔忒弥斯任务小火箭学习网站,最终将建立一个轨道平台(月球门户)和一个围绕南极 - 艾特肯盆地的月球基地(阿尔忒弥斯大本营)。
同样,中国计划发射两枚长征10号火箭(目前正在开发中),分别携带月球着陆器和载人航天器。这些将在月球轨道上进行会合和对接机动,允许taikonauts转移到着陆器,下降,降落在预定区域,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进行科学调查和样本收集。一旦完成,taikonauts将乘坐着陆器的上升飞行器起飞并与航天器对接,航天器将用于返回地球。
在演讲中,张展示了一些任务元素的照片,包括长征十号(CZ-10)火箭,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下一代CZ-10的设计于2022年2月首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中国载人航天30年”展览的一部分。这枚火箭备受期待,因为与长征-9(也在开发中)一样,中国已经宣布它将“完全可重复使用”。截至 2023 年,工程师已成功测试 YF-100K 第一级发动机和其他部件,首发计划于 2027 年进行。
张的幻灯片包括CZ-10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包括其三枚第一级核心火箭,每枚火箭都配备了七台YF-100K发动机。还有第一火箭级(及其发射中止系统)和附有第三级运载火箭的月球着陆器的图像。着陆器有一个熟悉的配置,类似于去年中国载人月球深度探测项目办公室内描绘的那个。该设计是壁画的一部分,描绘了许多不同的载人月球任务元素,并具有相同的蹲式四足轮廓和双风扇太阳能电池板。
载人月球车的示意图显示了一辆双座飞船,发动机在前面,似乎是安装在桅杆上的仪器。然后是月球实验室的剖面图(上图),它由两个连接的模块(均由双风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组成,与似乎正在转移机组人员的地面飞船对接。在背景中,还有另一辆车上安装了一个大型遮阳伞状装置 - 它与美国宇航局提出的使用斯特林技术Y(KRUSTY)概念的千功率反应堆惊人地相似。
在论坛期间,探月计划总设计师吴伟仁分享了关于中国探月计划(嫦娥)的未来以及这些计划将如何有助于实现ILRS的细节。这包括嫦娥6号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计划于明年某个时候发射,并将从月球背面进行首次采样返回。将于2026年左右发射的嫦娥7号任务将是第一个在月球南极周围寻找水证据的着陆器和漫游车。
到2028年,嫦娥7号将与嫦娥8号任务一起建立一个基础研究站,进行科学实验,并调查月球资源的存在和利用 - 又名原位资源利用(ISRU)。吴说,嫦娥8号任务还将测试建造方法,检查潜在的基址,并调查月球南极周围无线电通信的挑战。该站计划于2030年完工,恰逢第一个载人任务的到来,并且将成为ILRS的前身(计划于2035年完成)。
然而,很明显,中国在这一点上完全有能力与ILRS单独行动。他们不仅在载人月球深度探测计划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CNSA已经承担了与基地建设相关的大部分财务和逻辑负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