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小火箭请求超时怎么办
4月20日7时30分,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以“逐梦雄安,奔向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人保雄安马拉松(以下简称“雄马”)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拉开帷幕。参赛选手如潮水般欢呼着冲出起跑线,美丽的雄马赛道瞬间沸腾起来!
每年都是不一样的赛道,是雄马给予跑者的独特承诺。几十公里的赛道,一路跑来,可以近距离感触未来之城拔节生长的律动。
“雄马,开跑喽!”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ios小火箭请求超时怎么办,发令枪一响,该中心副总经理曹英与其他参赛者一起,踏上赛程。
曹英于2023年9月从秦皇岛市来到雄安新区。“一年半时间,雄安的‘城市大脑’取得了诸多亮眼成绩。”曹英说,该中心从只有几十个系统,到如今拥有168个系统,从只有云计算功能,进化为具备云、边、超、智算力功能,目前运行平稳,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从服务政府扩展至服务疏解企业,与中国星网、中国时空、中国华能、中国矿业等疏解央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集成DeepSeek、百度等主流大模型能力,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作为首批疏解四所高校之一的建设者,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的宋轶楠带着5岁的女儿宋若嘉参加了家庭跑项目。“雄安是个很有魅力的城市,我们一家人准备定居雄安。”宋轶楠说,上下班通勤20分钟以内搞定,孩子入读的北海幼儿园就在小区楼下,不远处就有中央绿谷公园……15分钟生活圈里应有尽有,这里生活很舒适。
在雄安,宋轶楠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2023年11月28日,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首个项目——实验实习保障中心开工,目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通过竣工质量验收。2024年12月16日,北科大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该校雄安校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我们正向着2027年开门办学的目标加速迈进。”宋轶楠说。
在全程马拉松赛道上,作为连续七年参加雄马的跑者,在北京工作的张爱庆深度穿越雄安新区启动区,一路看到令他惊讶的新变化:去年仍在紧张施工的中国星网已经全面迁驻,中国中化、中国华能基本完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加快建设,雄安体育中心开放运营,燕南堤蓝绿交织、美不胜收……
“每年变化都很大!”张爱庆说,第一次参赛时,大部分赛道两旁还是一片地,现在赛道沿线现代化新气象扑面而来,已经是一座令人心向往之的城市了。
跑一场“马”,识一座城。设立8年来,雄安新区开发面积覆盖超20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395万平方米,4963栋楼宇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城市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大家看,这是我们最近正式运营的雄安体育中心,是不是很气派?”62岁的雄马跑者孙金华路过有着“山水印章”美誉的雄安体育中心时,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一段视频。距此不远处的雄安图书馆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对外开放。“文体设施不断完善,老百姓受益最大。”孙金华是容城县人,每天在悦容公园、商务服务中心跑步打卡。“设施这么好,我还能再跑20年。”孙金华笑着说。
除了文体设施,教育医疗资源也愈加丰富。孙金华沿着赛道经过北京四中、史家胡同小学、北海幼儿园和雄安宣武医院。“家门口就能让北京专家看病,很方便。”孙金华竖起大拇指说。
“最舒服的赛道,我认为是燕南堤段。”一直采用赤脚的方式奔跑的“雄安小马拉”王继东是雄安马拉松圈“红人”。“白洋淀碧波荡漾,赛道两侧一片新绿,这不就是人在画中跑嘛。”王继东赞叹地说。
就在几年前,燕南堤所在的烧车淀区域还是一派水体污浊、生物锐减、沼泽化严重的破败景象。从2019年开始,雄安先后实施四期清淤工程,将燕南堤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成为白洋淀生态清淤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
如今的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淀区野生鸟类达295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89种,“华北明珠”光彩重现。
比赛现场,由8岁孩子组成的“雄孩子”加油团成为人们拍照合影的对象。本届雄马从近百位与新区同龄的孩子里挑选了30位“雄孩子”为雄马加油助威。
“能为大家加油,特别开心。”来自北京四中第二实验学校的“雄孩子”韩翼阳说,“平常我就喜欢和爸爸、哥哥一起跑步上学。明年我也要报名参加雄马!”
并肩奔跑,永不放弃,雄安马拉松“梦想一公里”开跑!多位特殊跑者在专业陪跑志愿者的守护下,共同完成1公里的赛道旅程。该项公益活动是专为特殊群体打造的无障碍赛事,旨在为特殊人群搭建感受运动魅力、展现自我追求的舞台,用脚步播撒善意,以行动诠释包容。
一座新城拔地而起的同时,新区始终坚持举旗铸魂、以文润城,始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涵养这座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的精神品格,推动“城市很美丽,市民很文明”形成新风尚。
雄马着眼体育,又不限于体育。雄马+科创、雄马+文娱、雄马+消费……整合资源,借势干事,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在雄马半程马拉松赛道14公里处,雄安科学园新质生产力跑团团长李影号召团友在雄安科学园大楼前集合拍照打卡。“我们这个跑团可不简单。”李影介绍,前天我们跑团仅50人,昨天就增加到了177人,新加入的人员都是高端高新产业相关的企业家、高校学者、科研人员等。
为何一天能集聚这么多高端人才?原来,在雄马开跑前夕,雄安科学园和北京高校跑团联盟联合召开了科创企业及人才交流会。认识雄安新区、了解创新生态和产业政策、共话产业发展趋势……以“马”会友、以“马”促商,不少人工智能企业代表表达了进一步了解雄安、合作雄安、落户雄安的意向。
在明朗南街的赛道上,依稀可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大楼。不久前,“千企雄安行”活动在这里举行,几位有合作意向的科技企业负责人也受邀参加雄马。
“科技企业负责人对雄安的生态非常认可,一个是创新生态,一个是自然生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北京科技创新“金名片”的中关村,落户雄安新区仅仅一年多,园区吸引集聚170家科技型企业,园区企业主导制定国家标准6项,新增知识产权近180项,引入各类人才1500余位,形成了产业发展“门对门”,科研创新“上下楼”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