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节点出售
L3级自动驾驶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2025年被视为L3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关键节点。电动知家消息,2月17日,岚图汽车CEO卢放在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的一场直播中表示,。“对于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时点,靳玉志同样认为,今年会是逐步开启商用的过程小火箭节点出售,“这是我们认为的行业节奏。”
2024年10月,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宣布,华为ADS 4参数图片).0将于2025年推出高速L3级自动驾驶商用及城区L3级自动驾驶试点。此外,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车型将成为国内首款搭载L3架构的车型,计划于2025年春天正式上市。华为方面认为,2025年将是L3级自动驾驶逐步开启商用化的重要年份。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2025年2月宣布,小鹏将在2025年年中推出V6全新大版,具备准L3能力的高阶自动驾驶功能。到2025年底,小鹏将推出线级别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这一规划标志着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布局。何小鹏强调,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全面超过特斯拉FSD V13的能力,其核心在于车端硬件的算力和存储能力的大幅提升。小鹏计划通过自研芯片(如“图灵AI芯片”,算力超750 TOPS)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硬件需求。
比亚迪在L3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2024年6月,比亚迪被批准参与工信部的L3级别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比亚迪计划通过自研芯片降低硬件成本,将L3功能下探至20-30万元的主流车型。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比亚迪在中端市场的竞争力,还将推动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比亚迪的高阶智驾技术结合了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比亚迪有望在2025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
此外,极氪计划在2025年4月上海车展亮相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车,并预计年底前具备量产车交付能力。长安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并计划在2028年升级至L4级。岚图与华为合作,计划尽快将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推向市场。想计划在2025年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覆盖。
政策层面的推动是L3级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2025年4月1日起,北京、武汉等地的《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将正式实施,允许L3级车辆在符合条件下上路,并明确责任划分规则。此外,工信部计划于2025年发布L3级自动驾驶认证制度,初期将严格限制操作设计域(ODD),例如仅在高速公路或特定城市道路启用。
L3级自动驾驶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芯片算力和先进的算法支持。2025年,车企如小鹏、蔚来、吉利等将推出自研芯片,满足L3级自动驾驶的硬件需求。例如,小鹏的“图灵AI芯片”算力超750 TOPS,而特斯拉HW5.0芯片预计2025年量产,算力达1500 TOPS。算法方面,华为ADS 3.0、小鹏V6版本等采用端到端架构,通过海量数据训练提升复杂场景适应性。这些技术的突破为L3级自动驾驶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将成为L3级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政策的逐步放开、技术的成熟以及市场的积极响应将共同推动L3级自动驾驶从“辅助工具”迈向“出行服务”的新纪元。未来十年,L3级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向L4级过渡,智能汽车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重要科技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L3级自动驾驶将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根据我国工信部公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我国将智能驾驶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L0、L1、L2、L3、L4、L5六个等级。目前各大车企虽然都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但是普遍处于智能驾驶L2级别。
L0级别:这个就是完全由驾驶员进行操作驾驶,包括转向、制动、油门等都由驾驶员自行判断,汽车只负责命令的执行。
L1级别:能够辅助驾驶员完成某些驾驶任务,例如许多车型装配的自适应巡航(ACC)功能,雷达实时控制车距和车辆加减速,在国内的很多车型上都有应用。
L2级别:可自动完成某些驾驶任务,并经过处理分析,自动调整车辆状态,像特斯拉的车道保持功能就属于此级别,除了能控制加减速,同时还能对方向盘进行控制,驾驶员需观察周围情况提供车辆安全操作。
L3级别:该级别通过更有逻辑性的行车电脑控制车辆,驾驶员不需要手脚待命,车辆能够在特定环境下独立完成操作驾驶,但驾驶员无法进行睡眠或休息,在人工智能不能准确判断时,仍需人工操作。前不久刚发布的宝马X7自称已实现这一技术层面的自动驾驶了。
L4级别:车辆自动做出自主决策,并且驾驶者无需任何操作,一般需依靠可实时更新的道路信息数据支持,实现自动取还车、自动编队巡航、自动避障等出行的线级别最大的区别是完全不需要驾驶员配合任何操作,实现全天候、全地域的自动驾驶,并能应对环境气候及地理位置的变化,驾驶员可将注意力放在休息或其它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