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ssr是什么意思
2月14日,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胜利闭幕。难说再见,却依然告别,再见后收获成长,告别后迎接未来。亚冬会的“冰晶蓝”将融入东北林业大学“小绿叶”们的生长叶脉,成为东林志愿服务精神的鲜活注脚。
2023年12月10日0时,东北林业大学亚冬会志愿者招募报名链接启动,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天瑶是入选志愿者中最早提交报名申请的。从00:12进入报名链接,她用13分30秒递交了这份让她记住一生的志愿服务申请。像黄天瑶一样,首轮便有3187名东林师生报名亚冬会志愿者。“做好一件事儿,就能铭记一生,这样的机会不多。每次服务后大家的笑脸和感谢更是我一生难忘的财富。”黄天瑶说道。
2024年4月,经资格审查、集中面试、二级单位党组织推荐、公示等工作环节,800余名志愿者通过初期遴选,再经学校、省教育厅及亚冬会执委会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的9轮共50余场面试选拔,过五关斩六将,确定最终参与亚冬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752人。培训工作也随即开始,20余位校内外专家、40余场主题培训、60余次院级培训小火箭ssr是什么意思,这些数字是志愿者们8个月的准备周期里的日常,也是哈尔滨这座城用580天承办大型体育赛事这一奇迹的缩影。
经济管理学院志愿者杜玉莹服务于悠融酒店技术官员村,在认真参与了所有志愿者培训后,她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场馆她被分配到了不太熟练的视频剪辑工作。“培训时总说要学的东西太多,刚一上岗还是手忙脚乱,这次我是三天速成……”她笑着说道。
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张婧是华旗饭店运动员村住宿服务领域居民服务台的一员,这也是亚冬会期间最大的一个运动员村,23个代表团的运动员入住这里。而居民服务前台就是这个“村”里的“村委会”,大事小情找他们准没错。她说“在哈尔滨见证了大场面,课本中的地球村来到现实。在与运动员交流的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元碰撞与交融,留言册上十余个代表团对中国、对哈尔滨、对亚冬会的溢美之词和感谢使我心中满溢自豪与感动,也让我对我们所展现出的大国风范与城市魅力倍感骄傲。”
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丛佳明在亚冬会交通物流中心担任随车志愿者,他和他的“同事”们总说这个岗位不敢说是志愿者里最辛苦的,但一定是坐车最多的。每次上岗,他们都至少有五六个小时在大巴上度过,因为岗位设置的特殊性,饭点来不及吃上一口热乎饭、从凌晨值守到深夜都是他们工作的常态,而这样一个任务艰巨岗位的所有志愿者都由东林“小绿叶”组成。“20多天的连续志愿服务苦是真苦,累是真累,不舍也真的是不舍。再苦再累一想到在车上我是代表学校、代表城市、代表中国为赛会服务,便有了无穷的力量。”丛佳明说道。
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刘家驹结束亚布力雪上赛区志愿服务后在朋友圈分享的感受。不论是赛事侧还是城市侧志愿者,不论服务在新华社媒体中心还是在引导员集训场地,近800名东林亚冬会志愿者用64679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诠释了东林青年的挺膺担当。一张张留言卡、一枚枚徽章,他们用热情付出赢得了认可。
而遗憾也总是有的,土木与交通学院王海阔因为感冒连续高烧,遗憾地告别了志愿者队伍。在屏幕前一直关注亚冬会的他说:“遗憾肯定是有的,但自己也算参与过这场盛会,为志愿者们点赞。”遗憾更是手握开幕式门票但却奔赴突发紧急任务安排的OCA大家庭助理佟光耀老师的遗憾;是背对冰球馆赛场,心中纵有千万为中国队加油的冲动却坚守看台岗位的志愿者们的遗憾。
这些遗憾与收获交织一起,凝成哈气,又被书写上“谢谢你,志愿者”。“丁香花献给志愿者”闭幕式上,致敬志愿者环节催人泪下。更是近7000名亚冬会志愿者和无数为这场盛会付出的幕后英雄们的值得收获的鲜花与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