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连接后没有网络
2025年初,在深圳一所幼儿园的新年音乐会上,4岁的小火箭手里握着一只小话筒,身居C位,跟班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合唱。
如果不仔细看,没人能发现他和别的小朋友有啥不同。相反,因为唱歌时表现突出, 还收获了摄影师的特写。
2022年8月,小火箭在老家医院被诊断为自闭症。因为缺乏干预和特教资源,小火箭想上半天托班都被拒绝。为了孩子能顺利融合, 小火箭妈妈决定换一个资源配套更好的城市。
2023年8月,小火箭妈妈辞去工作,举家搬到深圳。 这个决定被证明是正确的: 之前连两字词语都不会说的小火箭,顺利融入普通幼儿园 。
在2022年8月3日这一天,一岁八个月的小火箭在老家医院检查出疑似自闭症,我原本计划和期待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变。
我和孩子爸爸在贵阳都有着不错的工作,我在一家国企上班,爸爸在一家央企工作。我的工作相对轻松,加班少、领导好,收入稳定,一家人没车贷也没房贷。
怀孕期间我产检一路绿灯,甚至连无痛都没打就把孩子生下来了,原本计划孩子也不用管太多,有外婆和奶奶轮流带,节假日就出门旅旅游,和孩子爸爸过过二人世界。
孩子被诊断为诊断后的头一年,我好不容易调整好情绪,带着小火箭在老家找机构干预,也自学干预方法,每天下班之后就给小火箭上课。
那时候小火箭还算配合,不哭不闹也没有太多情绪,就在我以为小火箭和普通孩子的差距已经很小时,一个打击又袭来。
我萌生出让小火箭上托班的想法,便找到家附近一所不错的蒙氏幼儿园的托班,那里费用很高,我还跟老师说愿意支付一天的费用上半天的课程,结果还是被幼儿园拒之门外。
小火箭确诊的时候我没哭,被拒收时我哭得稀里哗啦。这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好像一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这一次的崩溃也让我意识到,不能再继续待在老家干预了。老家的特教资源不足,我需要找到对孩子更好的支持环境。
而且我也有了紧迫感,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小火箭连在托班都得不到接纳和包容,以后去幼儿园肯定也会被拒收。
自从决定离开老家到异地干预,一家人就开始迅速调整。首先必须统一战线,心要齐。我和小火箭爸爸商量,他负责赚钱,我负责干预,一起配合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环境。
幸运的是,小火箭爸爸赶上公司开放竞聘到总部深圳的名额,他立即争取并被顺利录用。他比我们母子俩提前三个月来到深圳,到了之后,发现深圳残联补贴全国最高,就开始着手办理入深户的手续。(相关链接:)
我也没闲着,在计划把小火箭送来深圳的前一周,就提前来考察机构,一连看了十几家,最终选择了大米和小米小火箭连接后没有网络。
租房、机构都确定了,我纠结了很久,还是辞掉干了6年的工作,2023年8月,一家三口搬来了深圳。
首先是气候。从气候常年凉爽的贵阳来到湿热的深圳,还赶上最炎热的夏季,我们母子俩开始轮番生病。
小火箭还爆发了情绪问题。和老家相比,机构的干预强度骤然增大,从一节课30分钟三节课,到一进教室就三个小时,小火箭在机构哭了整整一个月,在家也完全不配合,像变了一个人。
首先是深圳残联的康复补贴每年每人有5万元,这也大大减缓了家庭的经济压力,让小火箭的干预选择可以更从容。
其次是深圳的学习资源丰富很多。到深圳后,我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组织的自闭症课题;还加入了一些家长组织的领学群,鞭策督促自己坚持干预的科学方向;还有幸听过邹小兵和郭延庆两位教授对的讲座。我还还考取了VB评估师等证书,希望更了解孩子的特质,在面对问题时自己也不再那么焦虑。
再次, 深圳爱学习的家长和老家相比多了很多。在过去我很难找到同路人沟通孩子的情况,而现在我加入了很多家长社群,向其他家长取经, 有比较厉害的资深家长给我发来很多建议参考 。
最后,康复师们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小火箭上课时我会进入康复室观课,学习康复师一些好的互动方法,然后再活学活用到日常中,如果遇到问题,就立马在一对一沟通群里向康复师求助,每次都会收到长达好几分钟的语音解答。
这些都是老家没有的, 也让我在来到深圳后迅速调整状态回血,努力找到干预的重点和方法,自己也掌握了很多的干预技巧。
机构干预后,小火箭的进步很大,从只会说两字词语到会连词成句,从不听指令到能执行指令,从独自待着到能融入集体。在这个过程里,小火箭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行为和一些小进步。
有段时间,小火箭去过一家雨鞋店后,之后每天都要去那家店看雨鞋。为了让他看鞋的行为更自然,我教小火箭和老板打招呼,告诉老板自己喜欢雨鞋想看看。在家里也给他买了雨鞋,下雨天带他去踩水,教他画雨鞋,看雨鞋的图片,或者用积木搭雨鞋。持续半个月后他就不再去雨鞋店了。
小火箭触觉敏感,喜欢用手搓被子,这通常发生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影响别人也无伤大雅,我就默许他的行为,但手敲头的行为不能容忍,则会坚决制止。最后防止这个行为发生的解决办法是无视他自然的把他的手拿下来。
小火箭的适应性比较差,到了陌生的环境会哭闹和害怕,于是我坚持每天带他去不同的地方。 深圳的森林资源丰富,有很多郊野公园和儿童友好乐园, 周末带他去爬山、玩耍,适应不同环境的同时,锻炼他尽可能在日常环境中多和人接触和打交道。
今年小火箭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为了帮小火箭顺利融入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幼儿园,还颇下了一番功夫。
开学前一周,老师要家访,我纠结了很久要不要告诉老师们孩子的真实情况,最后决定坦白,但是只说孩子缺什么、哪里可能跟不上、哪些时候需要帮助,坚决不提自闭症字眼。
家访时正巧发现班主任和我是老乡,我主动问班主任,如果开学了忙不过来,自己随时可以过去幼儿园帮忙。老师同意了,就这样,在开学前我就成功打入了幼儿园内部。
等到开学前两周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其他家长都离开后,看到园长还没走,我直接找到园长直接坦白了孩子是自闭症,并诉说了这两年家庭所做的努力,趁机问是否能够陪读,园长同意了。
为了给小火箭提供更多支持,我还顺利入选了家委。幼儿园第二周刚开始,学校通知招募中秋节义工,请家长进校帮忙摆摊和拍照。我是家委肯定要第一个上,我背着单反入园,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了特写。
这次义工活动还让我和保育老师成了好朋友。她得知小火箭患有自闭症后,主动加了我的微信,还坦言自家孩子也患有多动症,后来还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辅助小火箭。
小火箭独立上完幼儿园的第一周,老师们每天反馈他的情绪稳定,但我还是担心他在幼儿园无法很好地进步,于是和老师申请让督导入校看看孩子的情况。
让我意外的是,那天几位督导老师刚到小火箭班级门口,幼儿园教学主管、副园长也来了,不仅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还向督导们咨询怎样能给孩子更多支持。
看课期间,主班老师主动问机构督导怎么和小火箭有效互动,督导老师当场做了示范。之后我以为就结束了,没能想到园长妈妈和副园长、主班老师以及保育老师还叫上督导老师们一起到会议室,针对小火箭的情况又做了讨论,园方表示接纳包容并且愿意帮助。
最后督导们建议小火箭可以独立上幼儿园,也针对小火箭在幼儿园的情况对机构的干预方向做了一些调整,双方至今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共同为小火箭保驾护航。
但是将来要不要让小火箭继续待在深圳上小学、初中,我还没想好——刻意不让自己考虑得那么远,得看小火箭将来的进步空间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