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购买节点一卡通
近年来,攀枝花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持续优化,但旧城中心仍存在公共空间数量不足、功能单一、品质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此,攀枝花市依托东华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将曾经长满火箭草、无路可走人迹罕至的“荒山”,打造成一座吸引超百万人次前往打卡的网红山地体育公园。通过三大策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文旅业态创新、管理体系优化目标,打造集生态发展、登高健身、游玩一体的群众精神共富山地公园新样板。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生态发展为首要,边建设边做生态恢复,以“政府引领+公众参与”共绘“绿色共富”蓝图。
采取自然修复与人工造林分区实施,土地平整与土壤改良同步推进,生态修复与景观打造有机结合等方式,通过开台撩壕整地、施肥客土回填、建设竹木栅栏、枯树病树清理、开展病虫害防治、实施苗木栽植等造林工程措施,科学推进山体生态修复。
坚持“一草一木”精挑细选、“一砖一瓦”精雕细琢,对人工护坡、山体开挖裸露面喷浆植草、栽花种树,种植三角梅、黄婵、红千层等绿植10余种3万余株、35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谷坊、木竹栅栏及灌溉系统等附属设施,有效恢复治理区生态植被,营造极具特色的乡土植物生态景观林。
开展“6·29”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我在东华山有棵树”认养活动,带动市民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攀枝花绿化建设和生态修复行动。今年,公众参与种植各类苗木共3万余株,认养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苗木200余株。
配建观光电梯、伴山咖啡、钢之亭、城市之眼等景观节点和休闲驿站10余处,探索“体育公园+网红打卡地+特色美食”的新碰撞,开创“观落日山海余霞、品慢享生活打卡”新消费模式。开园以来,累计接待近140万人次游客,实现营收400余万元,带动周边近2000余家商铺经济效益提升。
聚焦大众喜好,制定活动方案,采取“视频+活动”方式吸引流量,主办登山比赛、无人机表演秀等大型活动,开展婚拍旅拍周、汉服打卡周、音乐会、萌宠森友会等特色主题活动20余场。在举办比赛的同时,配套赛事嘉年华、农特产品展销、康文旅推介等活动,激发赛事消费活力。
建立“部门+街道+企业”协作机制,通过人社小火箭购买节点一卡通、民政、教体等部门指导,属地街道积极参与,运营企业具体实施,在东华山公园阳光道沿线个“东华微创园”——共富小“吧”(士)点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增收渠道,打造共富直通车。
坚持“市区+政企+政社”多方联动,发挥市级部门牵头指导、区级责任部门狠抓落实、执行企业专业建设、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力量,织密目标网、任务网、责任网,实行一天一调度、两天一会商、一周一总结,跑出东华山公园建设运营加速度。
采取“行政+属地+企业”模式,制定管理方案,建立重要节点保障和日常运维防护工作专班,由文旅部门、属地街道(社区)、专业保安、志愿者组成,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日报制,定期汇总情况。制定分级分类快速处置工作规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投诉,保障公园和谐稳定,提升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