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 id2453026Z空间
“60年前,巨大的蘑菇云带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小火箭 id2453026Z空间,冲破云霄,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无数科学家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甘愿隐姓埋名、呕心沥血、攻坚克难,祖国不会忘记,人民必将牢记!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致敬功勋科学家,致敬‘两弹一星’精神。”伴随着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学院志愿者的细致讲解,10月7日,在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的日子里,30组亲子家庭走进武汉市少儿图书馆,开始了“向他们致敬 ‘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志愿宣讲活动”,志愿者带着小朋友及家长们一起探寻科技先驱们的奋斗轨迹,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深远内涵。
揭秘“两弹一星”,致敬科技先驱。现场,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志愿者张颖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 “两弹一星”精神的产生背景及背后的伟大故事,面对技术封锁与重重挑战,老一辈科学家们毅然决然地走上自力更生之路,从邓稼先到钱学森,每一个名字都是中国科技史上的璀璨星辰,他们的事迹激发了在场每一个人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志愿者们分享了 “马兰英雄”林俊德和“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的伟大事迹。林俊德院士扎根大漠52年,临终前也仍坚守岗位,不愿休息;彭士禄院士,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困苦艰难,却始终不忘初心,为国换专业,呕心沥血为核电的坚韧身躯,都深深烙印在听众的心中。“生命的最后一次心跳献给祖国”,志愿者们讲得生动,小朋友和家长们也听得入神。
“这个火箭发射器好难,第一次做没能成功发射,虽然很难过,但是想到科学家们有这么多困难和失败都没有放弃,我就找老师再要了一份材料再做一遍,成功发射火箭的时候真的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我以后也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一个小朋友欣喜地跟妈妈说道。从亲手制作的小型“火箭”模型,到火箭上自己设计的图案,孩子们把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独到理解与对前辈科学家们的崇高敬意融进每一件作品里。
当天,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迎来落幕,但“两弹一星”精神却如同一颗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悄然生长。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品质,引导他们好好学习,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发光发热,同时,也希望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深入所有孩子、家长们以及志愿者的心中。
此次活动,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同学们也收获颇丰,“通过参与这次志愿活动,我们不仅向孩子们传递了‘两弹一星’精神,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前辈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一名学生志愿者说。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少图、社区等多方力量之间的联系,优势资源互补,引导和鼓励青年学子结合专业特色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传播优秀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轻工大机械学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