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搭配云服务器教程
这一年,“靓淮河” 工程绘就生态新画卷,林业碳票奏响绿色新乐章,蚌埠于生态建设中 “‘与绿’俱进”,让城市在绿意葱茏中绽放新颜;
这一年,新材料与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搭台,园区升级唱戏,蚌埠在高端产业竞争中 “‘向高’而攀”,使经济在产业升级中实现新跨越;
这一年,司马庄路淮河大桥与蚌埠滕湖机场架起沟通新桥梁,蚌埠于交通发展中 “‘融通’南北”,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一年,商业航天产业蓬勃发展,新材料产业屡创佳绩,蚌埠在科技创新领域 “‘向新’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这一年,民生保障与改善温暖人心,改革发展呼应民众呼声,蚌埠在民生福祉上“‘善治’润民”,为百姓幸福生活增添新成色……
今日,《蚌埠日报》盘点2024年度蚌埠“年度字词”,从生态到产业,从交通到民生,反映一年来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展现蚌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
(典型案例:2024年,继续大力推进“靓淮河”工程;2024年6月26日,蚌埠市首张林业碳票成功发行等)
“靓淮河”工程全长26公里,规划治理面积52平方公里,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河滩地生态治理、交通体育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协同开展。“靓淮河”用水利的“里子”装点市政“面子”,搭起产业“架子”,一水激活经济多业态、一水提升城市多功能治理效果初步显现。蚌埠市首张林业碳票成功发行,是蚌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有力举措。这张林业碳票,承载了生态价值,体现了金融属性,彰显了文化内涵。
“绿” 是城市的底色,“靓淮河” 工程与林业碳票发行,彰显蚌埠在生态建设道路上的坚定决心,从环境治理到资源转化,逐步构建起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市民共享生态红利。
司马庄路淮河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正酣,标志着城市在“东西拓展”中又向东迈出了一大步,这座大桥将连通淮河两岸,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南北区域的人员往来、物资流通与经济协同发展。“蚌埠滕湖机场” 命名获批,标志着蚌埠航空运输事业迈出关键一步,机场正式投运后,预计将先后开通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昆明等11个通航城市。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司马庄路淮河大桥与蚌埠滕湖机场的推进,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南北融通。这不仅便利市民出行,更为蚌埠融入更大范围的经济圈、文化圈创造了条件。
(典型案例:2024年11月21日至24日,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举办;2024年5月24日至25日,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举行;2024年,中国传感谷综合提升改造项目竣工交付等)
作为全省新材料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城市,蚌埠已连续承办了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聚焦开展“双招双引”和产业合作对接,打造了一个新材料产业的高端交流平台、成果发布平台、产业资本交易对接平台,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邀请院士、专家、企业家600余人参加,设置了多场高峰论坛和专题活动,进一步巩固了蚌埠在传感器领域的产业优势与行业地位。中国传感谷综合提升改造,优化园区基础设施与创新平台,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与人才汇聚。蚌埠在高端制造与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向着产业高地奋勇迈进。
“向高” 攀登,意味着突破与超越。蚌埠在新材料与智能传感器产业的积极作为,体现其紧跟时代科技潮流,通过产业升级与创新集聚,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在高端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
(典型案例:2024年,《蚌埠市中小学体育“三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印发实施;2024年9月26日,蚌埠医科大学大健康产业园开园;2024年12月22日,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范先群院士工作站在蚌埠医科大学揭牌等)
《蚌埠市中小学体育 “三个一” 工程实施方案》落地,即一天一节体育课、一周一场体育比赛、一生一项体育特长,推动阳光体育蓬勃开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蚌埠医科大学大健康产业园开园,聚焦大健康领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通过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助力科技型企业的孵化与引进。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范先群院士工作站在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为安徽医学事业发展再添重要科研平台。
智慧不仅体现在科技的应用,更在于对人的关怀与培养。“三个一” 工程助力青少年成长,大健康产业园、范先群院士工作站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抓手,共同为蚌埠构建起智慧且有温度的城市发展格局,全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典型案例:2024年4月28日,蚌埠市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季正式拉开帷幕;2024年5月6日,2024年大禹文化周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三届民祭大禹典礼在涂山风景区举行;2024年6月1日,向“新”而行 “蚌发”精彩2024蚌埠毅行大会圆满收官等)
蚌埠市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季持续全年,蚌埠这座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网红”城市持续出圈出彩,不仅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也进一步擦亮了蚌埠作为“大禹文化之乡、禹会诸侯之地”的城市名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通过文旅融合,蚌埠挖掘自身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农历三月二十八,热闹的花鼓灯舞起,2024年大禹文化周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三届民祭大禹典礼在涂山风景区举行,以“四海聚贤 礼敬帝禹”的祀礼,传承弘扬大禹治水精神,汇聚蚌埠奋进力量。作为我市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季活动之一,随着“毅行开始”的号令声响起,2000名毅行者欢呼冲出起点,浩浩荡荡犹如万马奔腾,尽情燃放夏日的运动热情。
文旅融合如同一把神奇钥匙,开启蚌埠城市魅力之门。文化旅游美食季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文化与旅游碰撞出绚丽火花,既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又带动了旅游消费,使蚌埠在文旅产业浪潮中焕发出新活力。
(典型案例:2024年4月19日,省政府在蚌埠召开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2024年3月,宁波前湾新区—蚌埠高新区共建甬蚌合作产业园项目开工;2024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提升项目开建等)
省政府在蚌埠召开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4个重点产业在皖北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宁波前湾新区 — 蚌埠高新区共建甬蚌合作产业园项目开工,开启跨区域产业合作新篇章,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蚌埠市多家公立医院搭乘长三角“东风”,紧密对接沪苏浙(上海、宁波等地)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合作是发展的加速器。一系列举措彰显了蚌埠在产业布局上的深谋远虑,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主动 “走出去、引进来”。通过与长三角等地的合作交流,蚌埠得以借鉴先进经验与技术,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
(典型案例:2024年12月8日,蚌埠市解放二路下穿铁路工程暨胜利二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开工;2024年,滨河南路建设持续推进等)
2024年持续推进的滨河南路和年底开工的解放二路下穿京沪铁路蚌埠站工程是市民多年来的期盼,工程的谋划建设,是为了完善主城区交通路网,有效疏解两站区域交通压力,沟通滨河南路与城区道路,让“靓淮河”与老城区紧密连接、相得益彰,更好地支撑城市南岸提质、撬动经济发展活力。同时,启动胜利二村片区的更新改造,将大大提升东部老城区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
善治的核心是为民。城市更新项目体现蚌埠在城市治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改善交通与居住环境,增强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使城市更宜居、更和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凝聚民心。
(典型案例:2024年,《蚌埠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2024年8月,蚌埠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等)
《蚌埠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我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法治保障。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蚌埠综合保税区,我市再添对外开放“新引擎”,将进一步提升蚌埠开放能级,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条例实施与综合保税区设立小火箭搭配云服务器教程,体现蚌埠对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通过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蚌埠吸引资本与人才集聚,激发市场活力与企业创新动力,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典型案例:2024年6月21日,蚌埠•北京商业航天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2024年,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加快建设;2024年6月23日,“蚌埠造”火箭发动机完成国内首次10KM飞行;2024年12月29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和蚌埠中光电自主研发生产的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产品在蚌埠成功下线日,安徽省首片高端汽车玻璃在蚌埠下线等)
蚌埠・北京商业航天企业座谈会成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着力招引更多大项目、优质项目,培育壮大更多“金种子”企业,促成更多产业资源、优质项目在蚌埠汇集。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加快建设,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蚌埠造” 火箭发动机完成国内首次10KM飞行,标志着蚌埠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8.6代OLED玻璃基板对于OLED面板至关重要,代表着玻璃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是国际显示领域科技竞争的前沿和热点,开创了高世代OLED玻璃基板“中国制造”的新纪元,更是我国光电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材料需求。安徽武耀年产400万套汽车玻璃项目顺利投产,首片汽车玻璃正式下线,填补了安徽作为汽车大省却没有汽车玻璃生产的空白,标志着中国玻璃谷再增添新成员。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蚌埠在商业航天和新材料等领域的一系列举措与成果,凸显勇于探索新兴产业的决心与勇气。“向新” 发力,让蚌埠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崭露头角,为城市未来发展开辟新蓝海。
(典型案例:2024年11月10日,第二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在怀远召开;2024年9月22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固镇举行等)
第二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成功举办,以“发展糯稻产业,建设江淮粮仓”为主题,举行了揭牌仪式、成果发布、战略签约、项目签约、 招商推介、主旨演讲、展览展示、参观调研等活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固镇县濠城镇举行,突出安徽特色、皖北元素、全省联动,展示各地丰收成果、展陈乡村优秀文化、展销优质特色产品,呈现蚌埠农村新貌,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丰收是农业发展的成果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糯稻产业集群建设与丰收节活动,展现蚌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亮点与成就。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推动农村繁荣,描绘出蚌埠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