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 配置 节点
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当中,“长征十一号”是一型很特别的存在,它采用了四级构型,它使用了全固体火箭推进,使得其在液体火箭群当中显得特立独行。
按照原计划,最新一发“长十一”海射型会于2021年执行“安溪铁观音号”卫星发射任务,目前该任务已经推迟至2022年,也就意味着时隔1年多才能再次见到“长十一”腾空而起。“长十一”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它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当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还因为“长十一”的优异性能和独特技能。
2019年6月5日12:06,搭载“捕风一号”A/B星、“中电网通一号”A/B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天启三号”、潇湘一号04星等7颗卫星的“长十一”海遥一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海上发射平台成功发射,标志着“长十一”成为中国首型具备海上发射能力的运载火箭,也意味着“长十一”成为中国首型兼具陆海发射能力的运载火箭。不仅如此,相较于液体火箭而言,作为固体火箭的“长十一”在发射模式上还有更多选择,能根据需求和环境在冷热发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这是目前中国现役其他运载火箭都不具备的能力。
作为瞄准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运载火箭,“快”是“长十一”最突出的优点之一。火箭在接到任务命令后,可在24小时内完成星箭技术准备和发射任务,其中在发射点的发射准备时间不大于1小时,具备“日发射”能力,因此被称为“快响利箭”。相较于液体火箭而言,固体火箭可以在完成火箭对接、测试后提前进行燃料装填,并具备长期贮存的能力。为了适应国际商业航天发射的需求,“长十一”采用了标准化的星箭接口,在接到任务后,运载火箭仅需执行星箭对接、测试等少量工作,因此才有了“长十一”快速执行任务的能力。
在当前的航天发射市场,对于小卫星的发射需求与日俱增。瞄准这一市场需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推出了“太空班车”、“太空专列”、“太空顺风车”等多样化的快捷发射服务,而“长十一”就是执行这类服务的主要箭型之一。截至2020年12月10月“长十一”遥九的成功发射,该系列火箭已经成功将50多颗小型卫星送入太空,成为我国运载火箭领域的“小卫星专列”。
截至目前,“长十一”陆上发射9中9,海上发射2中2,总计取得了11发11中的佳绩。在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当中,发射子样达到11次并且还保持全胜的只有“长征二号F”(16战16捷)与“长征十一号”两型火箭,但是前者作为载人火箭在投入上是后者不可比的,这就体现了“长十一”连战连捷的来之不易。不仅如此,“长十一”执行的还是11次高质量发射,连续11次高精度入轨、连续11次箭上零质量问题、连续11次零窗口准时发射。这些表现说明“长十一”不只是多方面优秀,还能保持持续优秀,是一型不可多得的优质火箭。
伴随全球航天技术的发展,临近赤道的国家对发射近赤道、低倾角卫星的需求不断增长,而这类卫星最好选择在低纬度发射场发射,因为离赤道越近运力损失越小,发射成本越低,于是就催生了近赤道的海上火箭发射需求,许多航天强国正在争相开发这一发射模式,中国也不例外。目前,火箭院正在开发多功能海上发射平台,以用于搭载“长十一”开赴远海海域,去执行低倾角卫星的发射。在此基础上小火箭 配置 节点,“长十一”高度500千米、倾角0到10度的轨道运力可达500千克。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当中,“长十一”是体量最小的一型,但是它具备陆海通用、履约速度快、发射质量高的优点,是精心打造的“小卫星专列”,并正在开发低纬度机动发射的新技能,这些都使得“长十一”成为一型非常特别的运载火箭,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