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 自动断开
在北京发布。活动由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办,《百科知识》杂志社承办,发布适合中小学阅读的科学家精神(故事)图书共15种。
该活动从今年8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国近百家出版社报送的近200种图书。历经初评和终评环节,经过10位科普界和出版界的专家精心筛选,最终推荐15种图书。
本次活动为落实中国科协、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中,“充分利用中小学现有读书角、图书架、书报亭,充实科学家故事图书。提升科学家精神出版物质量,推动出版社、科技馆等机构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并定期更新补充”,为“科学家精神宣讲教育”“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科学家故事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参考书目。
2013年,99读书人策划的“我们小时候”丛书横空出世,先后推出了王安忆、苏童、迟子建、毕飞宇、周国平、郁雨君、张炜、叶兆言、宗璞、张梅溪等文学名家回忆童年的散文作品。十余年过去,“我们小时候”这一品牌越发响亮,如今,又开辟了科学家系列。
即便科学家也回不到童年,除非他提笔写下回忆录。新增的这套“科学家系列”,就是我国有成就的科学家们,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古生物学家周忠和(《一个人的万物起源》),理论物理学家李淼(《《童年的小宇宙》》),数学家、诗人蔡天新(《海边的男孩》)以赤诚之心讲述童年回忆,用科学和文化的双眸捕捉故乡风物和地球上的故事,用温暖的文字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一个人的万物起源》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回忆童年的散文集。全书分为“动物篇”“自然探索篇”“人物篇”“成长篇”“社会篇”,既有乡村生活的自在烂漫,也有读书时代的难忘点滴,是大历史之下的个人成长史。难得的是作为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在动情地讲述童年故事之余,将自然万物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产生影响的,也融合进了故事中。这份对万物之爱是他后来走出江都农村、向外求学的源动力。
周忠和,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鸟类早期演化及相关地质环境背景的研究。先后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鸟类学会荣誉会员。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科普创作评论》主编、《知识分子》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科普、评论、随笔等文章一百余篇。曾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卷)主编。
《童年的小宇宙》是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回忆童年的散文集,记录了他在苏北涟水县度过的童年和少年岁月。从棉织厂的生活日常到东北大宿舍的邻里温情,再到与外婆相处的温馨记忆,这些生活片段不仅构建了李淼个人成长的背景,也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小时候的李淼基本不说话,常常独自玩耍,长时间观察水流、鱼类和其他自然景象。在那个特殊年代,学校教育的缺失促使李淼转向书籍,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他构建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渐渐地,他在自己的头脑里搭建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奇妙世界……
李淼,江苏涟水人,中山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物理学研究四十年,主要研究领域为高能物理、宇宙学和暗能量,提出了全息暗能量模型。从事科普工作超过二十年,代表著作是《〈三体〉中的物理学》《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这是一个好问题》,曾获文津图书奖等奖项。十五年前尝试过现代诗歌创作,发表了若干首。如今计划从事小说和散文写作,实现儿时的梦想,让人生更加充实。
《海边的男孩》是数学家、诗人蔡天新回忆童年的散文集。作者的童年与台州的山海为伴,在多个小村镇之间漂泊,然而有限的生活空间与物质条件并没有限制住作者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他的童年依旧充满珍贵回忆,甚至在他成年后拥有了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时,也会时时想起童年的生活。对台州文化的广泛介绍是本书在忆童年之外的一大特点小火箭 自动断开。作者将台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名人轶事等纳入书中,与个人的经历相结合,让读者得见台州这座山海之城低调而丰富的人文底蕴。
蔡天新,1963年生于东海之滨的浙江台州,15岁考入山东大学,24岁获理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博导。他也是诗人、作家,已出版文学和学术著作30多部,外版著作20多部,其中英文版8部。他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多次荣获国际诗歌奖,入选首届杭州十大创新力人物和当当网第八届影响力作家,受邀央视《朗读者》《跟着唐诗去旅行》节目和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12年抵达坦桑尼亚——他游历的第100个国家,还曾在杭州、南京、上海、深圳、天津、休斯顿等地举办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