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怎么使用美国节点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的《租借法》规定:只要总统认为某国的防御对美国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总统可以出售、划拨、交换、租借或另行处置任何防御物资给该国政府。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讲话:“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民,在抗拒中国被敌人宰割中显示出同样伟大坚强的意志……中国毫无疑问地将得到我们的帮助。”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美租借法案主要武器统计表)显示,从1941年夏至1945年春,美国援华武器实际运抵的种类和数量如下步枪8.76万支、手枪5328支、重机枪3930挺、轻机枪36966挺、高射机枪1824挺、战防步枪4179挺、冲锋枪5.63万挺、60毫米迫击炮5184门、81毫米迫击炮1560门、75毫米山炮990门、75毫米榴弹炮137门、战防炮372门、火箭筒2954具、枪榴弹筒1.61万具小火箭怎么使用美国节点、火焰喷射器338具。本文拟结合统计表中没有涉及的中国驻印军的装备情况,摘要介绍几种美制轻重武器,以及在抗战后期使用的点滴往事。
M1式火箭筒俗称“巴祖卡”火箭筒(以下简称火箭筒),所谓“巴祖卡”乃是美国喜剧明星伯恩斯表演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管型乐器。从1942年5月至二战结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共生产了50万具“巴祖卡”,据说最高纪录为每分钟两具。“巴祖卡”的结构和操作均很简单,站着射、跪着射、趴着射,随便你怎么射,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
1944年9月之前,驻印军之外的中国军队合计获得1030具火箭筒,其中云南境内的远征军接收524具,东线正面战场部队和军统武装接收506具。装备时间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第5军是1943年秋列装,每个团15具;第8军是1944年夏列装,每个连2具;第18军是1945年春列装,每个团6具。远征军在滇西反攻战中常用火箭筒摧毁日军堡垒,尤其是腾冲攻城阶段发挥了很大攻坚作用(图3),碰上少数特别牢固的地堡,就结合使用火焰喷射器,保证鬼子无处逃生。
日军进占衡阳后,挥师入桂,桂北门户全县由于第93军抵抗不力,轻易失守。白崇禧指定第131、第175师等担任桂林守城作战,这2个师在不久前刚刚领取60炮和火箭筒,每个连新组建了追击炮排和战车防御排。
11月4日,日军渗透到漓江东岸的普陀山顶,第131师第391团组织佯攻,团长指示战车防御排的2具火箭筒全力协助,只见“一团团的火石滚下岩来,一群群的小石,在空中飞舞”。冲过半山腰,火箭筒因为射击死角的关系,无法进一步配合步兵登顶,日军躲在石隙里不停地往外投掷榴弹,团长亲眼看到弟兄们一批批倒下,最后只好下令占领有利地形,让敌人轻易下山。
8日晚,强渡漓江的日军攻克中桥桥头堡渐渐向市区渗透。第131预备队一个连奉命反击,在东华门外水泥地堡遭遇日军阻击,战车防御排跃跃欲试,大概训练时间不够,第发还没有发射,射手就被敌人击中要害倒毙。转移到阴暗处再射,由于迎着光看不清目标,结果火箭弹高过地堡顶端飞出。虽然没有直接命中,但随着声巨响,地堡后面的房屋轰然倒塌,吓得日军不敢久守,赶紧往盐街方向跑去。
第170师第508团2营反击桥头堡和沿江阵地位参加战斗的排长后来回忆说:“日本兵的歪把子咯略地叫,子弹像下雨一样,我连一下子死伤20多个人,我右手臂也挂彩了。我们打得也猛,轻重机枪、60炮、火箭筒齐上。午饭后一仗,我们营夺回桥头堡,但死了百把人,有些是被刺刀扎死的,桥头堡里有10多具鬼子尸体,很腥,一闻到就想吐。”
10日,桂林失守,日军缴获的大量武器中有2具火箭筒。其他火箭筒呢?考虑到携带方便,守军突围时可能带出部分。不过,兵荒马乱的逃命时刻,也不能排除败兵随意抛入江中。
1943年7月,中国驻印军战车第1营编成,全营合计54辆M3A3轻型坦克(以下简称M3A3坦克)。M3A3坦克1942年8月定型,截至1943年10月,共生产3427辆。该型坦克战斗全重12.5吨,装甲最厚处45毫米,最薄处10毫米,乘员4人,分别是车长、驾驶、副驾驶和炮手。主要武器为1门M6型37毫米坦克炮和3挺762毫米机枪。
1944年2月,驻印军总指挥部下今新220第66团第1营和战车第1营组成“步战特遣队”。3月2日,战车第1营营长赵振宇接到上级命令,从,侧面迁回孟关后方新邦,切断孟关、瓦鲁班之间的目军补线团第一营将重武器、弹药和各种给养交由卡车专门运输,3个步兵连全部搭乘M3A3坦克,浩浩荡荡向新邦进发。
15时,战2连在南姆卡与日军第18师团率先交火,赵振宇示意战车第3连第3排超越前进,排长潘军魂中时的13号坦克一马当先,不幸被敌人反坦克炮击中,当场牺牲。战车第1连也有损失,9号坦克触压地雷,10号坦克陷入小河沟,乘员下车施救时非死即伤。所幸接下来的几天,“联合特编纵队”进展顺利,连续冲破日军脆的抵抗,攻克宁库卡等据点。
7日晚上,战车第2连进至那宁河,1辆坦克过河搜索,不料通过木桥时,触发日军埋设的地雷,坦克履带被炸断,陷在桥上动弹不得。乘员从车中爬出,隐蔽在河对岸的日军机枪瞬间射来密集子弹,车长、副驾驶、炮手当即倒地身亡,驾驶员王英华负重伤,勉力拿起冲锋枪还击,直至弹尽,取出随身携带的缅刀自剜殉职。
8日,工兵排在那宁河上成功架桥,战1、战2连30多辆坦克摆成一字长蛇阵,朝着瓦鲁班北方进发,战3连加上预备坦克合计20多辆,向昆年卡方向运动前行。
署名宁远的随军记者亲历了这场战斗:“敌人开炮了,炮弹落在附近,溅起一阵阵烟雾和许多碎石块。机枪子弹打在坦克钢板上,发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好像夏天的急风骤雨猛力击打在铁皮房顶上一样,我们的坦克也开始还击,炮手每发一炮,坦克就剧烈颠簸,并且发出可怕的金属震响。突然,一发炮弹险些击中我们的坦克,火光一闪,窥视孔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幸好坦克很快冲出浓烟和黑暗,窥视孔里出现亮光,我们完好无恙,继续前进!“
日军步兵组成肉搏攻击小组,潜伏在瓦鲁班核心地区西面,使用汽油燃烧弹或磁性反坦克手榴弹进行顽抗。M3A3发出“狂怒”,日军只有几辆97式装甲车,哪里抵挡得住,不是被枪弹射杀,就是为坦克履带碾压。黄昏后,战1营基本控制了局势,但因配合作战的步兵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损伤。
9日中午,新22师第64团配合战1营肃清残敌,完全攻克瓦鲁班,在清扫战场时,战1连搜索组搜获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关防大印及作战课长、第55联队长印章多枚。事后才知道,步战特遣队”无意中冲垮了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击毙经理部长木村大佐以下450余人,田中新一师团长刚好带着少量随员到第56联队督战,侥幸逃过一劫。瓦鲁班一役,战1营损坏坦克17辆,阵亡24人,负伤50人,补给连修理组连夜组织抢修,稍事休整后继续南下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