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节点导入v2的过程
正在中国空间站值守的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在太空中“出差”已经超过5个月了。三位航天员都是第一次在空间站迎接国庆,他们也从太空向祖国发来了问候。
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本月将迎来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交接后,神舟十八号乘组将返回地球家园。三位航天员表示,这将是中国空间站的第5次“太空会师”,很期待三名新队员的到访,他们会为新队员收拾好“房间”、准备好“团圆饭”, 让队友们感受到太空家园的温暖。
航天员李广苏称:“我觉得很幸福,在太空的5个多月,感谢广大科技工作者日夜的坚守与陪伴,正因为有你们的守护,我们在空间站能够安心踏实地工作和生活。”
航天员李聪称:“我觉得很幸运,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能够为祖国出征、圆梦太空,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也必将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圆满高效完成任务。”
航天员叶光富称:“我觉得很自豪。中国空间站是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成果体现,中国空间站是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点赞。”
俄罗斯《新消息报》近日撰文称,中国正在太空领域低调却自信地发力。中国航天如今的发展速度值得钦羡。文章指出,在航天领域上,中国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不仅拥有火箭制造、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月球和星际计划、载人航天、民营航天等项目,在相应领域的影响力也十分显著。更重要的是,中国开放地与世界分享太空研究成果。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是人类目前为止采集到的唯一一批来自月球背面的样品,而这批月球样品即将开放申请。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李春来称:“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认识了月球的正面,还有半个月球我们没认识。它还有多少不同,它怎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我们现在已经把嫦娥六号的铲取样的解封、分装、处理制备,初步的分析已经做了,大概在年底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这些样品分发给国内的科学家,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据介绍,嫦娥六号月球科研样品将采取开放式申请的模式进行发放,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对这唯一的一批月球背面样品非常感兴趣,期待能够进一步刷新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嫦娥六号任务的样品可能蕴藏着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线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太空领域不断增强的能力与实力。
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在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2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按计划,中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主要对月球南极部分的资源做勘察,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对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开展技术验证。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型建设,将以月球南极区域为中心,具备百公里范围的科研作业能力;第二阶段是拓展型建设,将在2050年前建成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以月球南极站为中心,以月球赤道、月球背面为探测节点的月球综合站网。此外小火箭节点导入v2的过程,中国还将按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
卞志刚称:“我们会在明年发射天问二号,就是对小行星的探测和采样返回;在2028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通过两次发射,要进行火星的采样返回;2030年前后要发射天问四号,对木星进行探测;我们还将深入论证重型运载火箭,还有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系统。”
此外,在加快推进深空探测任务的同时,中国还将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中国太空“朋友圈”持续扩容。“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指路、“天和”遨游星辰,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