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app下载ios
“花了0.99美元新买的程序,却用不了,钱虽然不多,但我以后可不敢再花钱买程序了。”iPad用户小张是个标准的“果粉儿”,但他对苹果店里的程序却有些又爱又恨。“这苹果店也太糟心了,花钱买的程序,却要自己分辨这个,注意那个,一不留神就花了冤枉钱,就好像吃苹果吃出了条虫。”
用户购买了苹果产品之后的第一件事,通常就是迫不及待地登录苹果的在线应用程序商店,去下载五花八门的应用程序,否则手中的苹果设备差不多等于是一个“空壳”——这也正是苹果产品的魅力所在。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6日,苹果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的应用程序数量已经达到了32.5万个。目前苹果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每个月新增应用程序25421个,如果这样的增长速度能够稳定不变的话,那么今年苹果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中的应用程序总数量将会突破50万个。
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中如此繁多的“上架”商品都是由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制作,甚至是个人都能向商店提供自己制作的程序,再由苹果方面从销售中“抽成”,但“海量”程序也随之带来了程序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某些口碑较差的应用程序界面中,“用户点评”下一片抱怨声:“不能用,害我白花钱。”“运行很不稳定,总是自动退出。”
而且,所有应用程序都存在着是否能和用户的苹果设备版本兼容的问题。记者发现,如果在电脑上登录iTunes中的苹果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每个程序左侧通常有几行小字,标明该程序所适用的苹果产品类型及硬件版本,如“程序与iPhone、iPod touch兼容,需要iOS3.0或更高版本”。不过,如果在苹果设备如iPhone上直接登录App Store,每款程序介绍则被大大简化,最为关键的“系统要求”也被省略了。用户小张戏称,他每次购买程序都是“摸黑”下载,至于自己的iPad能否顺利安装程序那就要碰运气了。
记者发现,如果用户在一台苹果设备如iPad上输入App Store的账号和密码进入在线商店后,就会进入“预备”付费状态。如果用户看到任何感兴趣的程序,只需轻点两次程序旁边的标价按钮,程序的图标便会“飞到”用户的iPad桌面上开始下载,与此同时小火箭app下载ios,用户关联信用卡内的对应钱数也就“飞”走了。整个过程不到一秒钟,甚至不需要任何确认。
许多苹果用户表示,这一“便捷”方式大大增加了误操作付费的可能性,尤其是孩子可能因好奇而点击付费程序下载。“通常在其他网站进行线上购物时,每一次消费都需要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苹果商店这种方式‘方便’得让人担心。”消费者赵女士表示。
“从上手苹果到现在,我已经‘失误’好几回了。”小张一提起来就懊恼不已。但他同时对苹果的收费方式表示困惑:“下载了却不能使用或是无法安装的程序,为什么也要收费?”
针对小张的情况,记者致电了苹果公司的400电话咨询,客服表示,苹果APP商店的东西已明码标价,同时已经注明所需要的系统配置,因此只要用户点击下载,就会被扣费,即使用户中途终止下载都会一样被扣费。
客服人员同时表示,如果用户是真的由于错误操作而点击了付费下载,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向苹果公司反映情况,苹果公司会在72小时之内进行回复。但客户的“申诉”是否都能获得解决?该客服人员表示,“只能视情况而定”。
尽管苹果的在线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已经在中国上线两年多,但苹果固守的全球经营模式并未“入乡随俗”。从支付方式到结算货币,苹果几乎未针对中国消费者作出任何调整。
春节前购买了心仪已久的苹果iPad平板电脑,陈先生兴冲冲登录苹果在线应用程序商店去下载程序,却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不能通过注册。“您必须使用维萨、万事达或者美国运通的双币种国际信用卡才能在我们的线上商店消费。”客服人员告诉陈先生。
陈先生跑到自己的借记卡开卡行办了张信用卡,并且和自己的借记卡进行了关联,可以自动还款。趁着新鲜劲儿,他一口气在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下载了大约25美元的应用程序。
以为高枕无忧的陈先生却在账单日意外接到了银行短信:“您的信用卡账款24.84美元未到账,请缴纳!”原来,他办理的信用卡不支持货币自动兑换,如果在网上用美元进行了支付,就必须使用美元进行还款。或是将关联的借记卡内的人民币兑换成相应金额的美元,然后由银行划转还款。
“真是太麻烦了,现在就连信用卡还款都可以网上进行,我每个月却需要为了支付苹果商店的花费而专门跑银行排队换美元。”陈先生叫苦不迭。
“0.99,便宜。”“1.99,不贵。”“6.99,浮云。”就在这些“便宜”、“不贵”中,消费者往往忽略了后面的“单位”——美元。
为什么明明是中国版的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却以美元作为结算单位呢?“我们在全球范围,都是采取美元结算,中国也不例外”,苹果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回答底气很足。消费者对这种“汇率换算游戏”,却有些不耐烦,“直接改成人民币多好,花钱也能花个明白。”但也有消费者对于苹果的美元核算非常支持,“还是美元的好,全世界都是一个价钱。”
在苹果的线上商店中,消费者在线下载了付费程序后,只能得到一张发到自己电子邮件中的电子版“付费收据”,而无法获得纸质收单和正规发票。
记者登录苹果线上商店发现,上架程序中不乏十几美元、折合人民币上百元的“高价产品”,不过即使是消费者购买了几千元的苹果程序,仍旧只能得到一份“电子收据”。“客户在我们的应用程序商店里产生的任何消费,都是不能开具发票的。”苹果客服人员表示。
“我明明下载的是免费程序,信用卡还是被扣了1美元!”苹果用户论坛上,这样的“新手帖”比比皆是。据苹果公司客服人员介绍,这又是苹果的一个特殊模式。其实这1美元是苹果用来验证用户信用卡的有效性的,用专业术语叫做“预授权”。验证完成后,该交易会立刻取消,并将1美元返还到扣款账户。
不过,苹果的“账户验证”并非只进行一次。只要用户换一台苹果设备重新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或是手机重刷固件、电脑重装系统后再次进入苹果在线商店购买程序,苹果的验证机制就会再次启动,造成用户被屡次扣费1美元的情况。本报记者沈衍琪姜煜
苹果固守的“全球统一”销售模式是否全都合理?专家指出,苹果的创新模式从美国推向全球时,其中必然会存在部分不适应当地消费者需求,或是与当地相关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想要扩大市场,苹果就理应“随机应变”。
IT业内相关法律专家表示,从法律角度看,苹果公司对付费程序明码标价只是向需要购买的用户发出了要约邀请,用户去下载只是对苹果公司要约邀请作出反应,但并不是用户就一定要与苹果公司发生交易,消费者应该有权利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是否终止交易。同时苹果公司也应该对在其商店中销售的程序进行售后保障。
此外,按照我国发票管理办法,“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财政税务专家李哲表示,苹果公司的在线应用程序商店作为程序的销售方,自然也不应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