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上小火箭怎么设置
鱼在水里为什么不会淹死?鼻子为什么有两个洞?兔子的尾巴为什么长不长?每个孩子都是小科学家,对于小孩子而言,“科学”就是解决这些困惑的过程,虽然这个学习过程通常免不了带一身污泥回家。当孩子以探索者的姿势开始了解世界时,家长千万不要错过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弥足珍贵的疑惑感,引导孩子们爱上“科学”吧!
“科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小孩的智力开发,培养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训练理性思维,增强真假识别能力。”关注孩子早期教育的豆豆妈很早就开始了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在豆豆3岁时,豆豆妈就给孩子买了一套科普图画书,有讲述身体构造的、有描述植物生长的、也有告诉孩子动物如何繁衍的;平时在小区遛弯或是去动物园、植物园玩时,豆豆妈也会有意识引导孩子看柳树发芽、看蜜蜂采蜜。
当孩子嘴里冒出一连串“怪问题”时,豆豆妈开始了甜蜜的苦恼,“甜蜜的是孩子开始观察自己生存的世界、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苦恼的是那些科学的道理实在太深奥,怎么才能让孩子听明白呢。”
“比如那套科普图画书,有几本还好,比如讲种子嘟嘟的故事,孩子就能很清楚地理解种子在土里发芽然后长大的过程,但讲身体构造的就很困难,虽然有图画,但要讲清人体的消化系统、白细胞、红血球可真费尽。”豆豆妈无奈地说。
“孩子问我,塑料鸭子为什么会浮在澡盆里?当我试图解释浮力的概念时,发现我可能耗费一天时间也没法让孩子真正明白,更何况我自己对什么是浮力也说不清楚。”面对3岁半女儿提出的问题,学会计出身的豆豆妈常常很烦恼。
在红黄蓝教育机构幼儿园管理部总监蔺玉华看来,科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好处,其中包括通过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培养孩子终身的探索精神和习惯;让孩子们在观察、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孩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感性经验,引导他们体验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等。
但她同时也指出,目前,“家长对科学启蒙教育的认知度不够,认为科学不像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是孩子必须要学习的,而且担心科学对于孩子来说会不会太难,从而没有给孩子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索氛围;而科学启蒙是一个系统的教学内容,不能单单依靠幼儿园的力量,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对女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从她几个月大时就开始了。先给她看一些很简单的科普书,主要以图画书为主。等孩子能听懂大人讲话时,就可以念简单的科普书。推荐从美国引进的《How&Why美国经典少儿百科知识全书》苹果上小火箭怎么设置、《探索·科学百科》,和从法国引进的《第一次发现丛书》,很适合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孩子看。
等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可以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给她买望远镜、显微镜。小孩会对童话、神话、魔幻感兴趣,也要注意适当的引导,让他们知道那只是艺术想象,不可能是真实发生的。
厨房是孩子最爱的“实验室”,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观察很多成分是如何混合变成其他的颜色和味道的,比如揉好的小面团加了点什么东西放一会就变成那么大了呢,为什么有的菜是绿色的,有的菜是紫色的呢?
在室内的小花盆里种些小花、小草就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了。试着和孩子一起种植一些快速生长的植物,比如在透明的玻璃花瓶里,无土栽培绿萝、吊兰等。几天之内,孩子就可以亲眼观察到它们长出了长长的根须、新的小叶子。
三四岁的孩子对玩水总是乐此不疲。还能往水里加一些东西,让孩子观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比如冬天把一盆水放在户外会变成什么样?在水里放上不同的玩具,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上呢?放点糖之后,糖去哪了呢?放点油又会怎么样?
和孩子一起在户外散步时,看蚂蚁、毛毛虫、蜻蜓、蜜蜂、蝙蝠都长什么样,如果是非常安全的小动物,可以让孩子直接用小手去摸摸。在去动物园的途中,和孩子一起想想哪些动物会飞、会走、会游泳,动物宝宝和它们的父母有什么不同。
孙云晓:儿童时期,最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刺激孩子的想象力。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就写过一篇《难忘的游戏》,说的是他小时候,有天打雷,他吓得跑到爸爸房间,说邻居奶奶告诉他,那是雷公公要劈死不孝子了。他的父亲陈伯吹先生,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笑着说不是那样的,还特意给他做了个实验,就是找一个玻璃板搁在书上面,然后把积木上包一块绸布,剪几个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下面。绸布与玻璃摩擦,玻璃就带电了,电就把纸人吸上来,电中和掉了之后,纸人又掉下去了。只要不停摩擦,纸人就一直在跳。还给他讲摩擦生电,磁感应发电以及电有哪些用处。陈伯吹还带儿子去看《发明大王爱迪生》、《居里夫人传》的电影,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孙云晓:首先家长自己也要做功课,先给自己科普,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当家长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时,最好的方法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查书、找资料,一起寻找答案,把提问的过程变成探索的过程,这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切记不要用低水平的回答敷衍孩子,埋没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像上面提到的陈佳洱的例子,父亲没有简单地回答“不要害怕,没事的”,而是耐心地用游戏的方法告诉孩子其中的原理。
孙云晓:孩子的阅读和探索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早可以从绘本开始,尽可能给孩子多提供体验的机会,在孩子专心玩时,不管他是观察蚂蚁搬家把身上弄得脏兮兮、还是玩水把地上弄得湿嗒嗒,在确保没有危险的前提下,父母要有耐心,要宽容,不要去打扰孩子。现实中,经常看见孩子玩得好好的,家长一会让孩子喝水、一会儿让孩子吃苹果,对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都非常不利。
在少年时期,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做一些更复杂的探索的项目。家庭是个性化的教育,家长要发现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条件,不要先考虑对成绩有无影响。比如福建有个孩子,不愿参加课外班就爱看书,自己做实验,甚至做小火箭,父母很支持他,结果这个孩子在大学时代就研制出新概念直升机,获得多项专利。现在很多家长过于功利,只希望孩子看教学参考书、名人传记,把孩子喜欢看的冒险的、幽默的、好奇的书统统归为闲书、杂书,扼杀了孩子创造力的幼苗。记者 缪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