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韩国汉化节点
从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就如同火箭般一飞冲天,开创了令世人瞩目的前进速度,闪耀出震惊寰宇的耀眼星光。
在这个发展卷轴上,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既像是一个短暂的休止符,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做一个收官;又像是一个激昂的起始符,将为中国人问鼎自主空间站建设拉开序幕、敲开大门。
载人航天工程的三大核心系统——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系统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系统,均出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人员之手。为了将这一在工程中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节点做得更加完美,航天科技集团研制队伍众志成城、厉兵秣马,心无旁骛、埋头攻关,“十战十捷、十全十美”是他们在心里为自己订下的一份契约。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且重大。
此次任务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首次执行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的应用性飞行。对于神舟飞船而言,此次飞行成功实现了从试验型向实用型的一次飞跃。
“航天员将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这将成为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一大亮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6月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生动阐释了此次任务的特色。
武平介绍,本次科普教育活动是中国利用载人航天活动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开展此类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小火箭韩国汉化节点。
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对于授课内容,武平介绍,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
在这场“科技应用秀”中,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将为载人航天的应用之旅护航,在这次综合、全面的“考试”中全面考核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器的各方面技术,为日后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整个交会对接任务实施阶段,计划实现四次发射,将一个目标飞行器和三艘飞船送入太空。按照工程总体的要求,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这三艘飞船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相当于研制单位一次性投产了三艘飞船,实现了飞船的小批量化生产。
虽说此次任务已经是成熟的产品和娴熟的飞行程序、飞行过程,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研制团队还是在原有产品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修改和可靠性提升,以实现“每艘飞船都有成长、每次任务都有进步”。
航天科技集团的飞船、火箭和空间实验室系统在对神十方案进行抓总把关的同时,各参研参制单位也对各自提供的产品严把质量关,并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确保所有产品质量都在掌控之中,进而最大程度地杜绝了“技术死角”和“安全隐患”。
同时,针对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点,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系统还制定了故障预案,这也是在神舟九号任务的基础之上新增或修订补充的更加完善的故障预案方案。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的太空之约,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已经圆满攻占了交会对接技术的制高点,集团公司的广大科研人员也正向着更远更高的目标奋进,中国空间站筑梦太空的新坐标正清晰地构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