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汉化代码大全最新
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许多最尖端科技得到了应用,每项技术都汇聚着我国航天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第二艘载人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以下简称长二F)遥十七运载火箭送上太空。
火箭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魏威介绍,相比长二F遥十六火箭,遥十七火箭共有25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设计改进、流程优化以及预案细化等方面:元器件国产化、软件配置项调整等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发射场操作流程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工作效率;发射场预案进一步细化完善,有助于快速及时处理异常问题小火箭汉化代码大全最新。
以本发火箭发射场流程优化为例,部分产品首次装箭运输,发射场有效缩减了操作项目。魏威说,尽管单次流程的改进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经过几次改进的累积,就能节省出几天时间。目前,长二F火箭“发一备一”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如今正瞄准30天目标继续优化改进,以更好地满足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需求。
为了保障神舟飞船结构的高质量生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依托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系统建设基础,将神舟型号原有的二维图纸生产制造模式,转变为三维数字化工艺制造模式。通过三维实体模型来完整表达产品定义和工艺信息的表达方式,不但有效提升了工艺设计效率,而且实现了生产现场的“可视化”。
为进一步提高研制效率,工艺团队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针对原有生产过程中费时费力、质量要求高的环节,开展自动化手工替代,减少生产过程的手工操作环节,实现了装配指导、轮廓度检测等瓶颈环节的技术突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智能单元设计团队成员介绍:“针对神舟飞船组批生产零部件,我们试点推进智能单元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考虑了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制造需求,以满足飞船产品高密度交付,希望‘从点到线’提高产品研制效率和质量。”
在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乘组按计划完成了多个科学实验、载荷在轨测试以及航天员出舱、天宫课堂等各项活动,飞船上的测控和通信信号均是通过中继终端与中继卫星配合完成的。
本次发射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继续通过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以及为中继卫星研制的有效载荷搭建“太空天路”,实现飞船与地面通信的畅通无阻,确保地面测试人员实时掌握飞船的飞行状态。
相比之前的中继终端,研制团队借助最新工艺技术,对产品进行高度小型化、集成化设计之后,在原有功能和性能不变的基础上,升级版产品成功减重了9公斤。
而且,以往的中继终端处理一项工作需要依靠产品中的几个芯片共同完成。在对产品的数字处理功能进行大量优化升级后,现在仅需一个芯片便可轻松应对多项工作。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载人航天工程任务负责人介绍:“在目前的中国空间站任务中,我国空间站六舱(船)均配备了中继终端,它们与中继卫星紧密配合、高效协作,让‘感觉良好’持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