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的小火箭是什么软件
新华社太原9月6日电(记者 孙彦新、顾瑞珍)“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A、B两颗卫星6日11时2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与环境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对我国的防灾减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火箭发射约51分钟后,两颗卫星与火箭相继分离,进入预定太阳同步轨道,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后宣布发射圆满成功。
9月6日11时25分,“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A、B两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与环境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对我国的防灾减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9月6日11时25分,“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A、B两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形势严峻。而将卫星技术运用在环境监测上,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快速监测等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环境减灾”A、B卫星是两颗光学小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轨道控制后,将在绕地周期约98分钟的同一轨道面上飞行,运行间隔49分钟。两星配合工作,每2天实现一次全球覆盖。
两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东方红卫星公司负责研制生产。A星载有2台宽覆盖多光谱相机、1台超光谱成像仪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B星载有2台宽覆盖多光谱相机、1台红外相机等设备,设计寿命均大于3年。
有关专家介绍,“环境减灾”A、B星是“环境和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星座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进行研制,由这次发射的两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C星)组成。环境卫星能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求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卫星地面系统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面站共同负责研制建设,中国科学院地面站负责卫星下行数据的接收、存档管理和数据分发任务;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卫星标准数据产品的处理工作,并将处理结果提供用户使用。卫星应用系统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和环境保护部环境卫星中心筹备办公室负责研制建设,并分别负责减灾应用系统和环境应用系统的数据评价工作。
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航天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8次飞行。
新华社太原9月6日电(记者孙彦新、顾瑞珍)“环境减灾”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白照广6日在“环境减灾”A、B卫星发射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我国首次发射专门的环境卫星,与国外最大的不同是突出强调减灾功能,卫星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国际领先。
白照广介绍说,美国和欧洲都发射了多颗专门的环境卫星,功能一般比较单一,仅执行环境监测任务。
鉴于我国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环境减灾”卫星立项之初就把减灾功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白照广说,这为卫星研制提出了极大挑战。
“单纯的环境监测对时间的尺度要求低,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对缓慢,而减灾则要求卫星快速反复监测某一地域。”白照广说。
因此,我国的环境卫星采取多颗卫星组网飞行的模式,实现对国土的快速重访,目前每两天就能实现一次全球覆盖。
“环境减灾”A、B卫星各自装载了两台光学相机,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就可覆盖710公里宽度,分辨率达30米。A星上装载的超光谱成像仪,可以把谱段细分到115个,平均光谱分辨率达5纳米,这意味着对地观测可以更精细。如,看到一个蓝色的屋顶时还能知道它是塑料正版的小火箭是什么软件、油漆或别的材质。B星上装载的红外相机,可以对火灾、地震带来的地热等与热量有关的灾害现象进行精确观测。这些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白照广说,如果再有类似今年初南方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这样的重灾害,“环境减灾”卫星的作用就会突出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