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服小火箭id共享
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内,科技人员刚刚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 当日,嫦娥一号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进行绕月探测活动。 新华社记者 田兆运 摄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黄全权)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7日在此间表示,嫦娥一号卫星11月下旬将由巡航姿态转入对月定向工作姿态,并传回第一段语音数据。
到2008年1月中旬,卫星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都将覆盖全月球一次。
李国平是在国防科工委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情况表明,随着发射实施阶段工作圆满完成,嫦娥一号卫星下一步将修正轨道偏差,在轨进行设备测试。预计11月下旬传回第一段语音数据,打开全部探测仪器进行科学探测。随后,我国地面应用系统将根据卫星传回的探测数据,按照四个科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处理,并制作第一张月球图片。
“根据卫星的工作轨道和月球的自传周期,CCD立体相机一个月内可以对全月球表面覆盖1遍,微波探测仪可以覆盖2遍,干涉成像光谱仪需2个月覆盖1遍。”李国平说。“到2008年1月中旬,卫星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都将覆盖全月球一次。”
根据国家航天局公布的数据:北京时间6日11时21分,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2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月球椭圆轨道,将远月点降低到1716公里。
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第3次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经过月球南北两极、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工作轨道。
通过3次制动,嫦娥一号相对月球的速度共减小约848.5米每秒。
“200公里”的畅想——写在嫦娥一号卫星开始绕月工作之际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白瑞雪、李宣良、田兆运)200公里——广州到香港的里程,也是动车组列车在一个小时里行驶的路程。在今后的一年里,这个数字,将成为“嫦娥”与月球相伴的距离。
在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后,嫦娥一号卫星于7日8时34分成功进入距月球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工作轨道。长途跋涉的“嫦娥”,将在这里全面展开对月球的科学探测。
传说中的仙女住在月宫里,现实中的月球卫星却与月球保持着距离——然而,在科学家们看来,茫茫宇宙中,这无疑是一个能够创造美丽的距离。
200公里,中国科学家们为“嫦娥”选择的这个距离,足以让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充分发挥性能,从而具备完成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目标。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直到二期工程——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中国的探月卫星才会与月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就曾试图“接触”月球。
“那个时候,我们的火箭和发射场都已经具备探月能力,直接瞄准月球没有问题。”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回忆说,1994年长征三号甲型火箭首次试验飞行之前,科学家们曾提出搭载一个模拟卫星,以硬着陆的方式“砸”到月球上去。
因种种原因,提议未能如愿。但,持续近10年的论证与构想却由此正式拉开。
2004年初,“嫦娥工程”正式立项,争论尘埃落定,构想终于成真。被确定用来发射中国首颗探月卫星的,正是10年前就能“瞄准”月球的长征三号甲。
10年间,伴随着争论与构想的,是这样一些事实:中国的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逐步迈入国际一流行列,空间技术整体水平大大提升,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
早在美国和前苏联启动探月计划的几年后,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关于月食的记录,以及流传了千百年的奔月神线;还有什么比梦想更能给人以探索未知的勇气?
在“嫦娥”成功绕月的今天,无数以“嫦娥”为傲的中国人从苍茫的时间之轴中,看到了一条清晰的问天轨迹——那就是,梦想,实践,再到更远的梦想……
“探索宇宙是人类的本能,就连牙牙学语的孩子,也会对着夜空中的星星、月亮发出疑问。”航天人张育林曾说过的这句话,似乎给“为什么要探月”这个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答案。
——为了头顶上的那片星空,为了诠释萦绕于一代代中国人以及全人类心中的疑问,就让我们愉快地梦想,就让我们勇敢地实践,就让这一切,从“200公里”开始吧。
欧阳自远:人类深空探测将以“月球-火星”为主线日电(黄全权、常玉洁)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7日表示,以“月球-火星”为主线的深空探测将成为今后人类航天科技活动的主旋律。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纪念建院50周年举办的“宇航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欧阳自远作了上述发言。由于目前人类所能探测到的太空领域仍局限于太阳系范围,因此深空探测也被称为“太阳系探测”。欧阳自远说,深空探测已成为21世纪航天科技发展的竞争焦点,是人类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
他还表示,人类将以“月球-火星”探测为主线,全面开展太阳系各层次天体与行星际空间探测,研究目标主要集中于六大问题:太阳系起源和早期演化过程,类地行星的起源美服小火箭id共享、形成、演化与未来,太阳系和行星际空间生命活动的迹象,小天体撞击地球诱发气候环境灾变及防御,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变化,以及深空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前景评估。
目前,美国、欧洲、俄罗斯均已提出在本世纪20年代前后建立月球基地的太空计划,并以此为跳板实施载人火星探测。日本于2005年公布未来20年太空开发草案,规划建立无人月球基地、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及建设作为小行星探测中转站的太空港湾。与此同时,印度的探月计划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月球探测是我国深空探测的起步工程,遵循“探、登、驻”三阶段发展规划。据悉,与月球探测相协调,我国对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行星际空间探测的方案研究也正在进行当中。